一個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是目前我國龐大的汽車零配件售后市場最需要的。然而,事實上,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仍是迄今為止汽配市場無法回避的難題。而且 這一領域的打假似乎一直陷入一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怪圈里。由于造假成本低,很多假冒偽劣產品不僅屢禁不止,而且造假手段越來越變化多端。高昂的維 權成本、低效的維權效果,使得很多企業在長期打假方面,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這兩年國家相關部門出臺多項政策,重點推廣同質配件;汽車零部件企業打假也漸 成常態化;多家電商立志打造正品配件銷售平臺,這些舉措會成為制約、甚至根除汽配市場造假亂象的利劍嗎?
今年“3·15”前期,《中國汽車報》汽車零部件編輯部在針對同質配件、正品電商、零部件企業打假的集中采訪中發現,配件市場無論是實體店, 還是網絡電商中,仍然有不少產品以假亂真,但可以確定的是,消費者購買質優價廉配件的渠道增多了,企業“打假”也已經常態化,隨著很多產品追溯體系的建 設,市場環境也在好轉。
如果說過去大部分消費者不懂專業維修知識,不會識別劣質配件,更難以抵制低價誘惑,給了假冒偽劣產品泛濫的機會?,F在來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 購買配件時更加理智,能主動尋找可以獲得正品配件的渠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汽車配件市場越是知名的國際品牌,仿冒的假貨就越多,尤其汽車養護、裝 飾類用品,由于假貨也做得越來越逼真,普通消費者難以識別,往往在產品使用之后才能發現問題。但消費者獲取辨別產品真假的手段也在增加,因為越來越多的汽 車零部件企業、直營店和代理商,以及各類網絡銷售平臺抓住了汽車零配件消費市場增長的機會,減少產品代理層級,縮短銷售戰線,直面銷售終端。在打假的同 時,把更多精力放在正品配件、高質量配件銷售渠道的建立和宣傳上。
隨著消費模式的轉變,網絡電商平臺目前已成為汽車配件銷售新的根據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探索正品配件銷售模式的網絡平臺已超過百家,具備相當 規模的也達數十家。不僅是京東、阿里等傳統電商積極參與,還有養車無憂、諸葛修車網、北邁網等專業汽配營銷平臺,另外零部件企業自營電商平臺也是當下正品 推廣的潮流之選。記者采訪中發現,這些網絡平臺大多建立了完整的監管體系,配件經營企業入駐平臺的資質審核、產品流通過程中的入庫質檢、售后指定實體店的 服務等是這些平臺經營者最為關注的環節。如果運營規范,未來這些平臺或將成為汽車配件市場正品流通的關鍵“把關人”。
然而單純依靠企業各自為戰,其打假的力量不僅是有限的,也是很難持久的,要徹底杜絕假貨泛濫,市場監管體系的建設仍是關鍵。而這恰恰是目前的薄 弱環節。雖然這一方面是由于很多消費者面對假貨時,主動申訴意愿不強烈,或者缺乏維權意識和渠道,更重要的原因是相關監管部門職責缺位,監管體系不完善, 懲戒標準太低。
去年,國家相關部門出臺政策,明確同質配件的概念和意義,同質配件被不少業內人士視為國家打破維修配件渠道壟斷、促進汽車維修行業轉型、提升汽 車后服務質量的“利器”,也被很多人視為規范目前維修市場配件質量的重要保障。從目前來看,同質配件的推廣牽涉正品配件廠家、4S 店、代理商、認證機構等各方利益。目前同質配件的市場推廣還在質疑中前行,其能否成為規范售后配件市場的“利器”,仍需拭目以待。
汽車配件市場的打假既是一場長期的戰役,更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市場各方共同配合。在筆者看來,汽車配件市場的打假首先要發現假貨,一些零部件 企業加強了市場巡檢力度,通過網絡信息即時抓取、利用銷售渠道獲得反饋、終端消費者舉報等多種方式監控市場,取得不錯的效果;其次,加強渠道管理和產品防 偽技術開發與認證,防止經銷商竄貨、真假并售,通過新型的防偽編碼和制作技術,給與消費者識別假貨的標準,同時可以實現產品追蹤溯源;第三,強化企業聯 手、政企合作,降低、分攤打假成本,汽車零部件企業期望政府出臺更為有力的市場規范制度。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