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下稱“協會”)發布公告稱,近期收到大量經銷商反映,持續的“價格戰”致使汽車經銷商深陷泥潭,面臨資金流動性極度緊張的突出問題。
為此,協會向政府有關部門遞交《關于當前汽車經銷商面臨資金困境和關停風險相關情況的緊急報告》。該《報告》指出,當前汽車經銷商的新車銷售出現大面積虧損,普遍存在現金流赤字經營和資金鏈斷裂風險加劇的情況,已難以擺脫生存的困境。消費不振和廠家批發量的雙重壓力導致經銷商庫存維持高位。除此之外,持續的“價格戰”也使得進銷倒掛嚴重,經銷商賣得越多虧得越多。截至8月,經銷商進銷倒掛數據最高已達-22.8%,同比擴大10.7%,“價格戰”已致使今年前8月新車市場整體零售累計損失1380億元。為此,協會呼吁政府相關部門高度關注當前汽車經銷領域所面臨的資金困境和關停風險問題,果斷采取階段性金融紓困政策措施,切實防止汽車經銷領域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汽車行業“價格戰”始于2023年開啟,至今已持續一年多,如今更是成為了一場“持久戰”。自進入2024年以后,國內價格戰的競爭非常激烈,越來越多的車企通過降價的方式搶奪市場,導致車企間的價格競爭愈發激烈,新能源汽車價格一降再降。而深究起來,“價格戰”的背后是希望通過降價求生存,以刺激汽車消費欲望,實現銷量增長。然而,持續加劇的“價格戰”不僅打亂了市場原有的節奏,加重了消費者觀望情緒加重,也給車企利潤帶來巨大沖擊。
今年7月,“寶馬中國將退出價格戰”的消息引發大家關注,原因是價格戰導致寶馬門店虧損嚴重,寶馬希望下半年其在中國市場的重點是關注業務質量,支持經銷商穩扎穩打。隨后,包括大眾、豐田、本田、沃爾沃等多家車企也紛紛表示退出價格戰,不再進一步降價。
除了車企層面,價格戰的蔓延還令整個汽車產業陷入困境,尤其是經銷商,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導致大多數汽車經銷商的日子并不好過。自進入2024年以來,行業頻繁有大型經銷商集團出現暴雷、財務危機、關店退網、瀕臨退市等消息。今年7月,江蘇鹽城市最大汽車經銷商森風集團有限公司被報道疑似遭遇重大財務危機;隨后的8月,國內規模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集團之一廣匯汽車走向退市;專營豪華和超豪華汽車的經銷商集團和諧汽車也被全員降薪,彼時,和諧汽車回應稱:“全員降薪是主動適應市場大環境的階段性舉措,以增加抵御未來風險的能力。公司有信心通過各項舉措,盡快結束這個特殊階段。”
前不久,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布的上半年經銷商數據顯示,上半年僅有28.8%的經銷商完成半年度銷量目標,而目標完成率不足70%的經銷商占比仍達到33.3%。其中,豪華/進口品牌經銷商目標完成情況較好,44.8%經銷商完成年度銷售目標,而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經銷商目標完成率分別為20.8%和23.1%。另外,大規模虧損也是上半年經銷商的發展現狀,整體經銷商虧損面處于近年來的高位,上半年僅有35.4%的經銷商實現盈利,而虧損經銷商比例達50.8%,盈虧平衡的經銷商為13.8%。
如今,汽車市場越來越開放,但行業競爭格局也進一步加劇,各大車企為搶奪市場份額大打價格戰,由此,部分經銷商新車銷售規模和毛利率也出現下滑。在此背景下,政府、協會及企業也在努力推動市場回暖,國家減稅、地方政府補貼、廠家支持等眾多促銷費措施,對需求消費端實現較強的拉動作用,加速汽車市場恢復。
當前經銷商悲觀情緒蔓延,上述協會此前曾表示,對下半年汽車市場預期較為謹慎,建議經銷商要根據實際情況,理性預估實際市場需求。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傳統汽車經銷商需要從線下走到線上,全方位布局銷售渠道,找到新的生存機會。“如何求變”或者說“如何順應時代變化”仍是眾多汽車經銷商值得思考的問題。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