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生態環境局表示,2022年廣州市藍天保衛戰取得積極進展,空氣質量改善再獲突破。在過去的一年中,廣州5項污染物指標明顯優于國家二級標準,均同比下降或低濃度持平。其中,PM2.5平均濃度22微克/立方米,全年每天達標,再創新低,在國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優;空氣質量優等級天數同比增加50天。“十三五”期間一直超標的二氧化氮實現連續三年穩定達標,平均濃度創歷史新低。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廣州將繼續按照“控車、降塵、少油氣”的治氣思路,牽頭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收嚴排放標準,全市推廣使用國6b標準車用汽油,實施重型柴油車國6b排放標準。
廣州落實“控車、降塵、少油氣”七字治氣方針
2022年,廣州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堅持系統治理,推進落實“控車、降塵、少油氣”的治氣思路,深化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
據悉,在“控車”方面,廣州2022年新增純電動巡游出租車1823輛,占比超90%;累計推進氫燃料電池車輛約300輛;注銷國Ⅲ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1901輛;全市1278個涉油工地94%落實使用合格油品措施;6艘珠江游電動船投入運營,全港岸電覆蓋率超90%。
在“少油氣”方面,廣州生態環境相關單位檢查揮發性有機物生產、銷售企業745家次,查處相關環境違法行為;對132家涉揮發性有機物重點企業進行分級管理,推進升級改造;全市362家企業完成一輪次污染物吸附設施的更新,565座加油站、18座儲油庫完成密閉性檢查,完成17家企業50多萬個密封點泄漏檢測與修復。
在“降塵”方面,廣州開展揚塵防治日常檢查、“回頭看”抽查和專項巡查,檢查建設工地10000余個次,立案處罰建筑廢棄物違規排放運輸1180宗。
加強科研支撐,引導全民治氣
在大氣治理中,廣州充分發揮大氣環境預警防控專家團隊作用,建立專家幫扶工作機制。廣州建設13個揮發性有機物組分監測站,黃埔、白云、番禺區建成293個小型空氣質量監測站,在300輛出租車上安裝空氣質量移動監測系統,用好廣州塔垂直監測數據,每日提供重點管控區域及重點抽查企業建議名單,為科學治氣提供技術支撐。
利用小型空氣質量監測站、在線監控、走航監測、無人機巡查、遙感監測、黑煙車抓拍、電力監控等技術鎖定污染源,精準打擊,嚴格查處環境違法行為。7月以來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專項執法行動、百日攻堅執法保障行動共檢查企業4429家次,發現問題企業812家,立案調查89宗,責改403宗,取締關閉15家。
約談石化行業相關企業和重點用車大戶,壓實重點企業臭氧污染防治社會責任;發布《關于錯峰卸油、夜間加油和綠色出行的倡議書》《關于重點企業加強污染減排的倡議書》,督促簽訂《廣州市柴油車重點單位環保用車公開承諾書》,引導全民參與治氣。
2023年實施重型柴油車國6b排放標準
2023年廣州大氣治理的工作重點又有哪些?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按照“控車、降塵、少油氣”的治氣思路,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重點做好六方面工作。
強化科技支撐。強化大氣環境預警項目的支撐,深化臭氧、PM2.5協同控制研究,注重邊研究、邊產出、邊服務;同時開展揮發性有機物組分監測和重點工業園區、產業集群企業環境揮發性有機物監測。
收嚴排放標準。生物質、燃氣鍋爐執行《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44/765-2019)特別排放限值通告,氮氧化物標準由150毫克/立方米收嚴至50毫克/立方米;加快推進鋼鐵、水泥、玻璃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推動垃圾焚燒發電廠提標改造,實現氮氧化物減排。2023年全市推廣使用國6b標準車用汽油,實施重型柴油車國6b排放標準。
深化移動源污染防治。協調巡游出租車、市中心區公交車全面實現純電動化,組織落實國Ⅲ柴油貨車分步限制通行措施;協調推進國Ⅲ營運柴油貨車淘汰。
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加快推進含揮發性有機物原輔材料源頭替代;實施石化、化工和表面涂裝等重點領域深度治理,提升泄漏檢測與修復工作水平,推進502個儲油罐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
強化面源污染精細化管理。聚焦建筑施工、城市道路、線性工程、運輸車輛和裸露地面等領域揚塵污染源,協調督促建設工程嚴格落實“6個100%”要求,加強運輸車輛規范化管理。
精準應對污染天氣。加強空氣質量會商和專家研判,動態更新污染天氣應對減排清單并落實應對減排措施,利用在線監測、走航監測、無人機巡航、電量監控等科技手段,實施針對性管控。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