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我基本上很少出席論壇,不是不敢去,而是一去就會被圍追堵截,什么原因?缺芯。”在9月23日舉辦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高層論壇(2022)上,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如是描述汽車產業的缺芯情況。
陳玉東表示,對于新能源市場仍有一些擔憂,最突出的就是芯片供應。
他提到,軟件定義汽車需要合適的芯片和控制器(VCU),而博世作為主力的VCU供應商也有非常大的困擾,“昨天中午到下午,被四家客戶圍著問什么時候交貨?都在問第四季度的交貨。實際上9月份我們缺貨30萬臺,非常嚴峻。”
VCU是實現整車控制決策的核心電子控制單元,一般僅新能源汽車配備,傳統燃油車無需該裝置。
博世既是一個芯片的生產廠,也是最大的芯片使用者和采購者。陳玉東介紹,目前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一輛車的芯片數量從500片到3000片不等。主要VCU里面用的芯片大概是750片,博世本身的芯片在每臺車上平均只有17片,其中絕大部分700多片都是采購來的,主要來自前十大半導體公司。“目前芯片短缺使半導體業和汽車企業失衡造成短缺,每個月基本缺少30萬的控制器,造成很多企業不能完成任務。”
此外,汽車行業也同樣面臨著MCU(微控制單元)的缺貨情況,MCU影響的不僅是新能源車,還有燃油車。
在近日舉辦的第四屆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上,博世中國副總裁蔣健表示,目前汽車供應鏈缺芯情況仍舊存在,“MCU博世自己還是缺的,要向其他供應商買,MCU也是這次缺得最多的。”
MCU被廣泛用于汽車從車身至主控的各環節,是ESP(電子穩定系統)、ECU(電子控制單元)等重要模塊的核心部件,在燃油車和新能源車上均有使用。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汽車芯片中MCU缺貨最為嚴重。據介紹,目前部分較為緊缺的產品型號交貨周期已經超過50周,較去年同期多了20周左右。
不少業內人士判斷,以MCU為主的汽車芯片缺貨已經不像第二季度那樣嚴重,預計第四季度可以得到緩解。
納芯微電子董事長王升楊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具體到半導體整個產業環節上來看,封裝測試產能已經在全面緩解。從晶圓開始在分化,低壓工藝產能也已經全面緩解,現在比較缺的是高壓BCD工藝和功率器件工藝,這部分的缺口主要源自于汽車、新能源等行業的快速增長。”
他認為,近期產能擴建速度還趕不上需求的增長速度,所以汽車相關品類的缺芯還會持續更久一段時間。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