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重卡市場三月銷量數據出爐,全鋼胎重要配套市場表現如何?
1
市場遇冷,重卡銷量連續下滑
第一商用車網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我國重卡市場大約銷售7.7萬輛,環比今年2月增長30%。盡管3月環比增長30%,但同比去年的23萬輛下降67%,減少15.3萬輛。今年3月份不僅是重卡市場自去年5月份以來的連續第十一個月下降,而且是自2017年以來的3月重卡市場銷量最低點,僅略高于2016年3月的7.5萬輛,較上年同期的23萬輛下降67%,凈減少15.3萬輛。
造成重卡銷量同比大降的原因最主要是疫情。近期我國疫情呈現多地散發、快速增長趨勢,對重卡行業銷量及下游基建工程均有一定的沖擊。其次,3月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導致一些制造企業減產,導致市場上貨運量減少、運費低迷。這種情況下,很多用戶買新車、換新車的計劃被暫時擱置了。
2
全鋼胎市場遭遇寒冬
重卡銷量的斷崖式下滑也帶來全鋼胎市場的遇冷。首先是原配市場,從2021年二季度后期開始,重卡下游的物流運輸業和基建工程建設行業便開始走下坡路,再加上最近幾年重卡車輛保有量快速增長,出現了貨源不足、車多貨少、運力過剩、運價低迷等一系列問題;與此同時2021年底以來國六標準的實施引起“搶裝國五”潮,嚴重影響了重卡市場的新車銷售,相應地全鋼胎的原配市場也陷入萎縮。
替換市場是全鋼輪胎在國內最重要的市場份額,而疫情之下全國物流及基建工程市場需求再次陷入低迷,都對全鋼胎替換市場帶來不小的沖擊。多地市疾控中心此前已經發布通知:鑒于物流和運輸行業工作性質,往來各省市頻繁,疫情外溢風險極高,輸入風險極大。加大貨車管控力度,登記在冊,主動報備,非必要不外出。
雖然輪胎企業在春節后便早早復工復產,但終端市場的疲軟短時間內很難恢復,市場的疲軟也進一步打擊了全鋼胎產能。近日,有機構對中國輪胎企業開工率,進行了調研。數據顯示,全鋼胎樣本企業,周內開工率為60.65%,環比下降1.2%,同比下降17.38%。
3
全鋼胎出口之路亦艱難
除了國內市場,受疫情影響運費暴漲以及歐美國家對進口自中國的TBR輪胎的關稅加碼,全鋼胎出口市場同樣舉步維艱。
俄烏沖突的愈演愈烈直接導致關鍵的海上通道不穩定,港口擁堵時間延長,從而引發全球供應鏈危機進一步放大。與此同時,對于海運航線而言,燃料是最大的成本之一,油價上漲對船用燃料價格產生了連鎖反應,勢必對海運成本造成影響,從而推高海運價格。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2月,受春節假期影響,橡膠輪胎出口45萬噸,同比減少10%;汽車輪胎出口38.74萬噸,同比減少8.7%。短期內海運費用高漲且船期不穩定,仍是制約中國輪胎出口的重要因素。
4
新能源或成為全新增長點
雖然傳統重卡市場讓行業有些失望,但新能源重卡市場表現卻特別“搶眼”——產銷兩旺,大單不斷。2022年1-2月,1-2月,新能源重卡累計銷量達3223輛,同比實現1076%的增長。
新能源之風刮起,顛覆了重卡行業以往的競爭格局。按照落地場景,重卡可分為牽引車、自卸車、專用車、載貨車四種細分車型。其中,牽引車聚焦快運、普貨物流、資源運輸等領域,應用空間最大,從2020年起,每年占據傳統燃油重卡市場近50%的市場份額。
以牽引車為首,市場正重新洗牌,車企們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對全鋼胎市場來說或也是一個全新的利潤增長點——如何率先搶占賽道,研發一條更耐磨、提升續航能力的EV輪胎,幫助新能源重卡實現更大規模的落地和應用。
疫情反復下的需求疲軟,成本壓力下的價格上漲,國際局勢下的出口受限,面對國內國外、原配替換市場的多重壓力,全鋼胎市場已成為競爭最為激烈的輪胎細分市場之一。但所有競爭的根本是實力的較量,唯有研發出讓市場認可的輪胎,摒棄以往同質化嚴重的低端產品,才能在行業洗牌中得以生存。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