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工業貿易部于8月2日緊急發出一份通知草案,就如何確定越南的產品和貨物和在越南生產的產品和貨物提出具體意見。
意見指出,“越南制造”可以是:原產于越南的農產品和資源;最終在越南完工的產品,根據國際HS代碼標準,必須至少包括30%越南本地附加值。
也就是說,100%海外進口原料,必須在越南新增30%的附加值,才能以越南制造的標簽出口。
出臺背景
據越南媒體引用越南統計局數據,1-7月,越南出口1451.3億美元,同比(下同)大增7.5%;進口1433.4億美元,大增8.3%。前7個月的進出口總額為2884.7億美元。
美國為越南最大出口市場,1-7月,共計出口325億美元,暴漲25.4%;越南對歐盟出口243.2億美元,增0.4%;對華出口200億美元,增0.1%。
中國為越南最大的進口來源地,1-7月,越南從中國進口420億美元,大增16.9%。從韓國進口266億美元,降0.8%;從東盟進口188億美元,增5.2%。
今年第一季度越南是美國從亞洲進口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美國相關部門的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越南對美國出口增長40.2%。如果今年全年越南對美國的出口增長維持這種速度,可能會超越意大利、法國、英國和印度,成為美國最大進口來源國之一。
中國輸美商品出現下滑,而越南對美國出口激增。雖有證據表明,這些增長有一部分是由于供應鏈調整造成的,但分析師們對于近期增長有多少是合法的提出質疑。
據悉,為了規避高額關稅,不少中國外貿出口商、貨代和報關從業者考慮借道東南亞國家,利用第三方轉口貿易規避美國加征關稅風險。
有行業專家表示,隨著貿易戰的進行,這種操作很容易被“抓包”。
5月28日,美國財政部公布半年度匯率政策報告,將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越南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
6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網關于中美貿易摩擦問題的采訪時,稱越南比中國“還能占美國的便宜”。在回答“一些美國公司在關稅的影響下把工廠從中國搬走,但他們卻把工廠轉移到了越南”的問題時,特朗普表示:“越南雖然比中國小,卻幾乎是所有國家中最惡劣的一個”。外界紛紛猜測,美國是否會對越南加征關稅?
7月2日,美國商務部表示,對來自越南的一些鋼鐵制品征收高達456%的懲罰性關稅。
禁止借道!
6月9日,越南海關發表聲明稱,越南海關已發現數十份偽造的產品原產地證書,企業試圖通過非法轉運來避開美國對農產品、紡織品和鋼材等加征的關稅。
這是自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貿易緊張局勢今年升級以來,首批對此類不當行為進行公開指責的亞洲政府之一。越南海關總署正在大力指導海關部門加強貨物原產地證書的檢驗和認證,避免外國商品印著“Made in Vietnam”的標簽轉運到美國市場,而且主要針對中國轉運出口產品。
越南在聲明中承諾會對貿易相關欺詐行為加大處罰。越南國會經濟委員會常務委員Do Van Sinh說,允許被虛假貼牌的中國產品流入美國,越南可能遭到美國懲罰。聲明稱,越南海關正在制定一種能更好地識別并懲罰有關違規企業的程序。
越南政府發現的欺詐案例包括中國產品的包裝被改為“越南制造”,偽造原產地證書,再出口到美國。聲明援引的一個例子是,美國海關近期發現一家越南企業售往美國的“越南制造”膠合板實際為中國生產。
越南海關在聲明中稱,原產地造假和非法轉運商品大多發生在紡織品、海鮮、農產品、瓷磚、蜂蜜、鋼鐵、鋁和木制品等行業。
6月26日,越通社刊登關于“越南政府總理要求核查Asanzo公司進口他國商品并粘貼越南商標的信息”的文章,文章稱越南政府總理責成越南打擊走私、商業欺詐和假貨國家指導委員會(389號指導委員會)常務機構,財政部牽頭,公安部、工貿部和有關部門配合,弄清事實并依法嚴肅處理。
6月30日,越南方面與歐盟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與投資保護協定”。根據協議中的條款,越南與歐盟雙邊貿易幾乎所有商品關稅都將實現大幅減免——越南出口到歐盟的商品關稅降幅高達99%。并且越南工貿部特別提到:若發生借道越南出口歐盟的情況,會被征收高額關稅。甚至有可能使得更多的越南對歐盟出口商品被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要求企業在對歐盟出口時要注重確保原產地規則的相關問題,避免被“借道出口”。
8月2日,為了避免某些企業借道越南出口美國,越南工業貿易部緊急發布了“越南制造”(原產地)的標準。
中國外貿企業要想合法借道越南,必須滿足越南原產地新政,達到30%的新增附加值的要求。可以說從越南借道去避稅屬于違規行為,搞不好還會被罰款,甚至面臨刑事責任。
當地建廠?
根據中國美國商會和上海美國商會曾公布的一項調查,受到貿易局勢緊張的影響,超過430家位于中國的美國企業中,有大約三分之一已經或是正在考慮搬遷生產基地。而東南亞是這些企業的首選。
目前,越南一家為沃爾瑪代工家具制造的廠家Phu Tai Corp計劃擴建工廠,增加訂單,以接收或許從中國減少的訂單。其公司高管表示,由于中國與美國貿易的問題,許多美國進口商開始從越南采購。據了解,一些大型家居企業已經開始轉移其制造國。
但也有從越南返回中國廠商告誡他們的同行要三思而后行。
7月11日,越南全國工資理事會,決定自2020年起將地區最低工資標準上調5.5%。
7月12日,香港《南華早報》發表“美國發動貿易戰、加征關稅,也無法阻止中國廠商紛紛從‘效率低下的’越南返回中國”的文章,文章舉例稱,中美貿易戰促使一些中國鞋廠搬遷到越南,而一家鞋廠老板2017年轉戰越南僅一年就放棄了一個投資500萬元的工廠。綜合其他廠商的止損原因,是由于成本不斷上升和“文化上的問題”,員工招不到、留不住、跳槽頻繁等,“最大的問題是中國與越南工人效率的差距。越南工人根本不加班,多數人沒有技能,造成生產效率低下,交貨時間總推遲。我認為,要在越南培訓熟練工人,時間和資金成本都是我們這種小企業承受不了的。”
輪胎行業的海外布局之路
為規避貿易摩擦加劇帶來的風險,不少中國輪胎企業早在幾年前開始進行海外布局,通過海外建廠的方式實現曲線救國。其中,大部分企業都擇址越南和泰國兩地,例如賽輪、中策、玲瓏、森麒麟、雙錢等輪胎企業。
原材料、勞動力、貿易渠道,成為越南與泰國吸引輪胎企業的最大優勢。
據了解,天然橡膠成本占輪胎成本的40%左右,越南與泰國同為東南亞國家,均有種植天然橡膠。在這兩個國家建設輪胎廠,能夠節省一大筆天然橡膠進口稅。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新的充氣橡膠輪胎出口量為4.86億條,出口金額達到千億元(人民幣,下同)規模。其中,汽車輪胎出口超過3億條,占橡膠輪胎出口總量的60%左右,歐美等發達國家仍是中國輪胎的主要出口市場。但近年來由于國外貿易摩擦和市場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歐美市場份額已成下降趨勢,中國輪胎企業通過尋求海外建廠等方式來減緩貿易壓力。中國國際商會汽車品牌競爭力調研課題組發布的《中國輪胎品牌海外競爭力藍皮書》稱,通過海外建廠實現本地化生產,短期來看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保持出口規模和海外業績的穩定,但由于無法排除發達國家針對第三國發起新的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可能性,因此企業經由第三國加工出口仍存在一定隱患。
《藍皮書》還顯示,中國輪胎企業已經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表現出較高的市場參與度和活躍度,建議輪胎企業跟上全球經濟重點逐漸東移的步調,加大“一帶一路”沿線市場開拓力度。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汽車輪胎出口額達到67億美元,增長8%左右,乘用車輪胎出口額占年內中國汽車輪胎出口總額的比重超過40%,商用車輪胎出口額占比則超過五成。
相關鏈接:泰國嚴打中美轉口貿易
6月13日,泰國媒體報道,泰國商業部國際貿易廳近期抽調工作人員對工廠進行突擊檢查,防止中國商品冒充泰國產商品出口美國,避免美國對泰國商品采取調漲進口稅措施,從而影響泰國商品輸美。
國際貿易廳長阿敦表示,該廳抽調工作人員成立檢查小組,對各大工廠進行突擊檢查,確定這些工廠出口到美國商品原產地證的合法性。如果發現出口到美國商品不是真正的泰國原產地商品,將知會美國海關并對違法的泰國工廠加以處罰。
該廳希望為泰國出口美國商品建立一個良好的信譽,保障合法工廠商品出口美國的權益,進一步推動泰美貿易和開拓輸美商品市場,以替代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的中國商品。
他表示,美國宣布對從中國進口2000億美元的商品調漲進口稅從15%漲至25%,導致有超過5700類的中國商品受到貿易壁壘,該情況可能引起中國商品轉入泰國之后,借用泰國原產地證再出庫到美國,或者利用泰國躲避原產地證明檢查。所以該廳提前做好避免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影響的各項措施,防止美方對泰國出口商品實施貿易保護措施。
據相關資料,泰國出口到美國商品持續增長。2019年首季出口美國商品價值87.83億美元,增長32%。排在前5位的輸美商品為機械設備、電器、橡膠、拖拉機和珍珠。
泰國商業部商業發展廳廳長鄔提蓋透露,2018年全年累計獲準在泰國經營的外資企業共有272家,投資總額約115億泰銖(約2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8%。其中,當年12月共有20家外資企業獲準在泰國經營,投資總額約7.7億泰銖(約1.6億元人民幣),主要投資來源是日本和中國。
不容忽視的是,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加大,泰國專家預測更多的外資將直接流入以泰國為首的東南亞,并且,隨著美中的局勢變化,泰國這樣的東南亞國家將有更多的機會與世界上的一些超級經濟體展開新的合作。
附:越南工貿部通知草案(節選)
越南工貿部於8月2日緊急發出一份通知草案,該通知草案的制定主要基于當前適用于越南出口產品的原產地規則。
根據第8條規定,有如下情況之一的產品,可被視為純粹或完全在越南生產:作物和作物產品在越南種植和收獲;鮮活動物在越南出生和長大;在越南出生和喂養的鮮活動物的相關產品;在越南從狩獵,誘捕,捕捉,耕作,采集或捕獲過程中所獲得的產品等 由于情況較為復雜,越南工貿部不得不單獨制定一份通知,就是非純粹原產地或非完全在越南生產的貨品,但在越南進行了最終加工和生產,改變了貨品的性質。在該通知草案中,越南工貿部提供了兩個識別“Made in Vietnam”貨品的標準,即增值的標準和“商品代碼轉換”的標準。
關于增值標準,越南工貿部為企業選擇申請提供了兩種方案,其中一種是,被認定為越南原產地商品,則當地原材料的價值必須占該商品出廠價值的30%。比如,如果一件襯衫的出廠價為10萬越南盾,其越南當地原材料的價值約為30%,則被視為越南制造(Made in Vietnam)的產品。“越南當地原材料價值”包括,越南國內生產者購買或由組織或個人自己生產的原材料的價值;直接人工成本,與生產過程相關的工廠成本,即工廠保險,租金及購買成本,工廠折舊,維修,維護,稅收,抵押貸款利息;工廠和設備的租賃購買及利息等;工廠安全保衛等。
據越南媒體舉的例子,越南本地絲綢品牌Khaisilk,將中國產真絲圍巾貼上Made in Vietnam的標簽后出口海外。電視機公司Asanzo,將其進口自中國的組件,在越南組裝后,以Made in Vietnam的原產地出口海外。這兩家公司,違反了越南的原產地法。
隨著中美貿易戰的繼續,預期2019年下半年,越南對美出口,或將繼續暴增。同期,越南對Made in Vietnam的原產地管理,會更加嚴格。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