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交通運輸部公布修改四部規章決定,其中針對《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簡稱《維修規定》)進行了多達34處修改。該文件已于2019年6月12日經過交通部第12次部務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此次交通部公布的新修改《維修規定》,將維修企業“經營許可”改為“經營備案”。同時,簡化了汽車維修經營非業務方面的要求,增加了汽車維修環保、經營透明度的要求,增加了對汽車維修企業經營者和從業人員的管理、建立“黑名單制度”等。
降低市場準入標準 擴大市場規模
隨著中國汽車存量擴大及平均車齡的增加,促進獨立第三方維修機構進入全國范圍的加速整合階段,中國汽車后市場行業進入黃金發展時期。
此次《維修規定》將過去的審批制修改為如今的備案制,減少了汽修門店申請許可證所需要花費的審批流程時間以及額外的經濟支出,通過到相關主管部門備案的方式就可以直接開業。對于汽車后市場行業的規模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嚴格規范行業標準 推動行業改革發展
新修訂的《維修規定》,對于汽修門店分類進行更加細致化的規定,其中主要對三類汽車維修經營業務范圍做詳細規定,基本上涵蓋了90%以上的常規維保服務。另外,汽修門店開業后需要遵守執行的標準也做出更明確的標準。
越發細致化的規定出臺,一方面讓門店執行更具效率,有利于推動行業朝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促使汽修行業往高端規范的業態推進;另一方面,對于監管部門來說,也能夠更好地管理區域內汽修門店。
加大監管力度 提高行業透明度
本次公布的《維修規定》,新增了“作為托修方追責依據”,以及“維修結算清單內容應包括托修方信息、承修方信息、維修費用明細單等”,提高對維修服務企業經營透明度的要求;要求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向社會公布已備案的機動車維修經營者名單并及時更新,便于社會查詢和監督;增加了對汽車維修企業經營者和從業人員的管理,建立“黑名單制度”,但具體管理辦法還需要等交通部細則。除此之外,還對汽修門店經營違規的處罰力度進行調整,違反經營業務規定最嚴重的處罰,是停業整頓。
如果說放松市場準入門檻,降低審批程序花費是為了方便更多汽修門店進入汽車后市場共同發展,那么制定硬性規定,建立黑名單制度進行監督管制,就是為了提高行業透明度,扶持行業穩定有序健康成長。
除了以上幾個方面外,本次新公布的《維修規定》還在環保方面、大數據平臺應用方面都有所涉及。整體來說,《維修規定》的實施破除了過往汽修門店的準入門檻,將更多的門店變得規范合法化,另外加強的管理手段又能引領新進入市場的門店往更高端優質的方向發展,借此帶動整個后市場發展,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