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法總比困難多。
中國是世界輪胎生產和出口大國,一直以來,美國都是中國輪胎行業的重要出口市場,常年都是中國輪胎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此次美國公布的2000億美元擬加征關稅的中國商品清單中,幾乎囊括所有中國輸美輪胎品種。面對貿易摩擦變局,中國輪胎企業如何走出困局?
美國遇冷 及時轉戰
目前,輪胎行業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主要做法是,進行海外市場的重新精準性、前瞻性布局。
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孫松濤表示,全球多種形式的貿易壁壘由來已久,對于“雙反”等貿易壁壘中國企業見怪不怪。
美國在2007年就開始對中國非公路輪胎(OTR)發起“雙反”,2009年對乘用及輕卡輪胎(PCR)采取“特保”,美國對中國輪胎行業實行限制性關稅為期三年,正式拉開了輪胎行業全球壁壘的序幕。
在美國對中國出口輪胎實施雙反的影響下,國產輪胎在美國遇冷,訂單驟然減少。
“對于全球貿易戰,危中有機,關鍵看企業如何應對。”對于如何提升全球市場競爭力,孫松濤給出了五個建議。
一是掌握核心研發制造技術。堅持國際化創新,積極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驅動戰略,形成立足企業、覆蓋全國、面向全球的開放式研發創新體系。
二是實施精益管理。引入國際標準,對標世界級品牌,推進應用智能制造和大數據等技術,實現輪胎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是打造品牌高端的新模式。堅持品牌與營銷同步發展,通過贊助國外知名體育賽事,塑造國際化品牌形象。
四是扁平化營銷體系建設,鋪設覆蓋全球的自主性營銷網絡,國內國外齊頭并進。
五是強化聯合抱團發展。要建立與全球知名供應商、金融機構、汽車廠之間的戰略合作關系,打造與上下游產業鏈緊密結合的環境友好型、社會責任型的產業生態圈,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和參與國際化競爭奠定基礎。
國內輪胎企業紛紛謀劃新出路
由于幾年來的“雙反”,中國不少輪胎企業開始重新布局和開拓其他市場。2017年,歐洲、亞洲成為中國輪胎的主要出口區域,乘用車領域分別占出口總量的34.5%和24.2%,卡客車領域分別占出口總量的33.3%和15.7%。此外,非洲市場也逐漸受到重視,2017年出口量增長約10%。
除了調整貿易結構、開拓新的海外市場,中國輪胎企業也早已邁出了走出去的步伐,建立了多個海外生產基地,以規避懲罰性關稅風險。
與此同時,不少輪胎企業開始將目光轉向國內市場。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秘書長史一峰表示,雖然全國經濟有下行壓力,但今年上半年國內客車胎和貨車胎銷量仍有小幅增長,2017年,中國汽車總產量達到了2901.54萬輛,增長5.57%。其中乘用車增長4.64%、商用車增長10.58%,這說明了國內市場的潛力。
因此, 除了開拓新的海外市場,輪胎業界開始重新審視和深耕挖掘國內市場,如果能做好國內汽車產業的配套,將為輪胎企業發展帶來巨大的空間。
史一峰表示,國內輪胎企業還應該積極進行轉型升級,向高端化方向發展,完善自己的輪胎產品線,這樣才能在未來不受或少受貿易制約。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