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資本的涌入、環評升級、新回收拆解技術變革等一系列由政策引發的變化,在2017年給報廢汽車行業帶來了深刻變革,行業整體步入轉型升級期,大多數企業也走到了生死邊緣。
隨著五大總成再制造和企業資質“總量控制”的即將放開,報廢汽車回收行業成為新的投資熱點。然而,身處報廢汽車行業的企業和業內人士卻并不像外界想象得那樣樂觀。2017年,報廢汽車回收行業的發展深受政策影響。“黃標車淘汰工作在2016年結束后,升級后的環保政策在各地不斷落地,促使低排放標準車輛相繼進入報廢拆解市場。”業內人士說。言下之意就是,離開了政策引導,報廢汽車回收行業發展空間將會被大大壓縮。
另外,報廢汽車回收行業資質放開后看似沒有門檻,但實際上對環評、環保、技術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安全生產將成為下一個督察重點,諸如人工鐵錐砸車、乙炔切割等傳統的野蠻式汽車拆解方法將被禁止,機械化率將大幅提升。”業內人士說。
不過,相對于挑戰,政策調整帶來了更大的機遇,即國家的日益重視意味著產業變革期的來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產業政策研究室工程師李震彪強調,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報廢汽車回收行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也將不斷加快。在這一過程中,報廢汽車回收行業或將進入大洗牌階段,尤其是五大總成再制造的解禁和企業資質“總量控制”的放開,使得這一行業在迎來更開放的市場競爭的同時,也必將產生新的商業模式,新技術更會隨之而來。同時,在資本的不斷加注下,行業將呈現出新的發展生機。
環保壓力增大給企業帶來經營上的新挑戰,甚至將直接導致整個行業的生死存亡。以廢舊輪胎回收行業為例,工信部印發的《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削減行動計劃》中,再生橡膠行業全面推廣使用常壓連續脫硫生產工藝,到2018年徹底淘汰動態脫硫罐,采用綠色助劑替代煤焦油等有毒有害助劑的規定對相關企業來說猶如一道“追殺令”。廢舊輪胎處理專家、北京化工大學教授任冬云表示,由于我國90%的企業都在使用動態脫硫罐技術,這一規定一旦落地,很大一部分企業可能將面臨倒閉。
報廢汽車回收行業的改革已經箭在弦上,行業大洗牌終將無法避免。全國人大環資委辦公室副處長穆治霖強調,嚴格的制度、法制管理是生態文明的保障,而嚴格的管理政策也對環境保護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今后國家對報廢車的管理將更規范、嚴格。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