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著名輪胎制造商普利司通由于涉嫌和其他公司操縱價格,從中獲取利潤,受到定價指控,被判處2960萬美元(約1.95億人民幣)的處罰。
普利司通公司接受處罰,用來支付指控他們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在汽車防振橡膠件上的固定價格和操縱投標的費用。
普利司通從2001年的1月至2008年的12月,在至少8年的時間里以分配銷售、操控競標的形式提高和維持汽車防振橡膠件的高價格,以此獲取眾多汽車企業的利益。
在經歷了高田氣囊、神鋼造假這兩件特別嚴重的造假事件之后,日本汽車界大有一種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感,處于一個特別灰暗的時期。這期間,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讓日本汽車界沒想到的是,壓倒駱駝的并不是稻草,而是另外一只駱駝日本制造商普利斯通集團由于受到定價指控,被判處有罪。目前,普利斯通集團已經認罪并同意支付2960萬美元(約1.96億人民幣)的處罰。
作為一直將信譽視為第一的日本企業,普利斯通集團為了能夠以爭取某些車輛的業務,進行了商品的價格操縱,并在銷售的產品中出現了偽劣輪胎。
從2001年至2008年,普利斯通將這些偽劣輪胎分配銷售給了豐田,日產、富士重工,鈴木汽車以及五十鈴等企業。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此次事件跟普利斯通輪胎的質量有關,但在2016年,普利斯通集團收到的互聯網公司投訴案例多達326宗,同比2015年的26宗增長了十幾倍。
而在這些投訴案例中,最大問題就是到還未到使用年限,普利斯通的輪胎就出現老化裂紋,這大幅降低了車輛的安全性能,并給消費者帶來了不可想象的安全隱患。
但面對大量的消費者投訴時,普利斯通卻選擇了逃避,僅僅回復了“自然老化”這種明顯敷衍的詞語,其行為舉措令消費者失望之極。
寫在最后:
日本制造業代表企業近年來頻現違規、造假、瞞報、謊報等丑聞。“日本制造”光環褪色的背后,暴露出日本企業文化乃至社會風氣的負面變化。
日本制造業的集體跳水,反映了日本制造業目前遭遇轉型期的尷尬和試圖“再崛起”的無奈。在夾縫中,曾經風光無限的日本品牌急于求成或掩蓋下滑業績,這是導致日本制造業近年來丑聞不斷的根源。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