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貫徹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大決策部署中,山東省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主動出擊打好供給側結構改革攻堅戰,努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水平,推動經濟轉型發展、提質增效等方面的取得眾多新實踐新成果。
在買方市場占主導的輪胎行業中,如何拓展營銷渠道,破解產能過剩難題,開拓新的消費市場?迫于市場壓力,幾家輪胎企業開通網上商城,做起了互聯網+輪胎的實驗。然而運行不長時間,鮮有成效。
對于這樣的現狀,一家企業負責人解釋,缺乏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員,且平臺建設花費巨大,對于處于舉步維艱的輪胎行業,無異于雪上加霜。輪胎屬于薄利產品,一條輪胎利潤平均不足百元。由于相應的物流環境還不完善,只能依賴于公司自身的物流鏈條,大大增加了運輸成本。一些小客戶一次只買三五條輪胎,就相當于賠本。
為進一步優化產業供給結構,東營輪胎深入實施“去產能”攻堅戰,壓縮、控制和穩定輪胎行業產能,實現輪胎“僵尸企業”退出市場。他們制訂輪胎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分解落實淘汰輪胎落后產能年度目標;提高淘汰輪胎落后產能標準,定期公布年度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和任務完成情況。
該市建立輪胎企業規范化退出機制,清理處置輪胎高污染高排放、長期違法違規排污、未獲得環保準入的企業。
此外,東營市全面清查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的淘汰類輪胎企業,建立“僵尸企業”分類數據庫,對資產負債率過高且連續虧損三年以上,停產或半停產1年以上的規模以上輪胎企業,依法依規強制關停退出。
他們以東營經濟開發區和大王工業園為突破口,采取市場化退出、兼并重組、扶持發展等方式,分類處置非國有“僵尸企業”,并妥善安置企業職工。
依托山東半島自主創新示范區、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兩大國家級科技創新區,山東省支持和引導輪胎等企業富余產能向外轉移,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建立市外產業聚集區,推動輪胎相關產業向外轉移,帶動裝備、產品、技術、標準、服務的全產業鏈輸出。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