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輪胎是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的積極途徑,是輪胎工業的延伸和加工再利用,對于促進資源節約綜合利用,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可持續發展,富有積極意義。就其前景而言,廢舊輪胎翻新與輪胎工業一樣是汽車工業交通運輸中所不可缺少的一個行業。
翻新胎的發展取決于我國汽車、農用機械的發展和配用輪胎的品種,取決于我國道路運輸建設的水平和要求。我國子午胎剛完成起步階段,全鋼絲子午線載重胎還很少,現多是有內胎子午胎。拖拉機子午胎剛起步,大型子午線工程胎尚未起步。因此到2005年斜交胎至少仍有半壁江山可守。我國高速公路發展近年又很大突破,到2005年估計將超過2.0萬公里,躍居世界第二。東部地區基本形成以大城市為中心的網絡化,高速公路客貨運將占25%以上。翻新胎如果屆時不能適應高速運輸需要,將會從占國民經濟產值60%的東部地區的輪胎替換胎市場中擠出去。
翻新胎產品及生產方法將發展。如載重胎翻新向適應多種規格組裝式的預硫化胎面發展,并將開發澆注型聚氨酯胎面,以適應"綠色輪胎"向長壽命、高耐磨、低滾動阻力的方向發展。
我國翻胎企業是較典型的"小而全"作坊式企業。企業規模小,有些地方翻胎廠太多,如北京地區就有近20家。1994年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翻胎企業達434個,大多數為年翻5000條以下的小廠。按原國內貿易部1996年下達的輪胎翻新生產預期指標為350萬條/年,平均每個廠生產8000條/年。低于國外平均每個廠年翻2.5萬條的水平。
機動車輪胎由于安全等原因,胎體壽命遠大于胎面壽命(如飛機胎胎體壽命約為胎面壽命的6倍,載重汽車約為3倍,轎車約為1倍),因此機動車使用必須經多次翻新才完成其資源壽命。國際上新胎與翻新胎產量比約為10:1,工業化先進國可達5:1以上。我國1998年新胎產量為8585萬條,而翻新胎估計約為300萬條,新胎與翻新胎比約為28:1,遠低于世界水平,更低于發達國家水平,如美國1998年翻新輪胎2810.4萬條,產值達22.66億美元。
到2005年我國新胎產量估計可達12120萬條,翻新胎即便是按規劃達到793萬條,仍比世界平均低3.4%。少翻1000萬條,按每條新胎與翻新胎消耗與效益比,(平均計算)如果不翻新每條胎損失以200元計,到2005年,每年損失20億-50億元人民幣。數以千萬條輪胎不翻新在資源上造成巨大浪費外,還對環境污染造成嚴重后果,也減少了五萬個就業機會。
國際上習慣做法是對翻胎行業采取減免稅收、補貼、立法規定那些車輛應使用翻新胎等措施對翻胎行業加以支持。我國由于運輸業管理不到位,可翻新的胎急劇減少,加上翻胎企業規模小,翻胎企業要達到產業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盡管目前我國的輪胎翻新業與發達國家相比,在技術、設備、質量、產值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距,但我國輪胎翻新業的潛力遠未充分挖掘,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目前,我國輪胎生產業發展迅速,已躍居世界第四生產大國,而我國的輪胎翻新業卻相對滯后,據報載,我國的輪胎翻新率只有15%左右,也就是說,在我國有大部分輪胎急需起死回生。因此,很有必要抓住輪胎翻新業潛在的商機,在技術、設備、質量等方面采取得力的措施,搶占輪胎翻新市場,充分、有效地利用資源。
翻胎行業要走向產業化需進行行業結構改革、技術改造、規范市場、走向自我生存、自我發展、向產業化離不開市場環境和政府支持。
輪胎翻新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它不僅能利舊用廢、節約資源,而且在環境保護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環保"成為世界性主題的今天,輪胎翻新業的地位和意義,正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