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帶來的廢輪胎“黑色污染”備受社會關注。科技小巨人企業、天津海泰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將廢舊輪胎變身“鋪路石”,累計鋪筑道路4000多公里,企業也鋪筑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前不久,海泰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憑借廢舊輪胎應用的新技術,中標了京秦、唐廊等四條高速公路建設項目。2014年,他們還成功將廢舊輪胎應用在有“天下第一路”之稱的京港澳高速公路。總工程師劉利自豪地說,廢舊輪胎鋪路技術的市場前景越來越廣闊。
劉利:“京港澳京石高速,那段兩層都是,唐津高速還有空客A320大件運輸通道,楊北公路,湖南基地、海南基地,還有陜西兩個項目已經做完了,一共鋪了單向4000多公里。今年中標的四個標,有3萬多噸的量。趨勢用量會越來越大。”
國際上用廢輪胎鋪路的技術很早就有,但大多使用的是橡膠瀝青技術。伴隨國內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海泰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前瞻性地關注這一領域并將國際上類似技術進行了改良提升。他們以輪胎膠粉作為改性劑加入瀝青中,并輔以其他化學助劑,最終形成性能穩定的新型鋪路材料。總工程師劉利介紹說,相比國外,這項新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優勢十分明顯。
劉利:“比如,高低溫性能上,公路在很熱的時候它不軟,溫度很低的時候不裂,還有一個公路壽命長,它的彈性恢復好。另外,它抗老化性能特別好,普通橡膠做改性瀝青壽命就不如膠粉改性瀝青長。”
目前,海泰環保已經在全國建立了7個廢輪胎改性瀝青產業化基地,形成年產30萬噸的生產能力,每年約有1200多萬條廢舊輪胎被用于制作鋪路新材料,可節約燃煤4千多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萬多噸,每年給企業帶來直接利潤3000萬。
據統計,全國廢舊輪胎年產生量達1400多萬噸,并以每年5%~6%的速度在增長,廢舊輪胎資源綜合利用的市場大有可為。為此,企業又開始了新的模式創新的探索和嘗試。海泰環保董事長余強說:“借助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我們不僅在中國做,在國外做,跟國內比較大型的企業合作,提供技術產品和服務,把核心技術做優做強然后去復制到一些中小企業,給特許經營、連鎖加盟的方式擴大,企業的產值和銷售收入會有巨大的增長。”
截至目前,海泰環保已經擁有專利技術57項。其中發明專利19項,科技獎成果5項。11年的精耕細作,從一個默默無聞小公司成為了廢料舊輪胎循環利用行業的中堅力量,對公司未來的發展,董事長余強信心滿滿。
余強:“專門成立一個基金,去把廢舊輪胎回收體系處理加上下游的應用,整個產業鏈打通。從被動的市場認可變成主動的營銷,我們給你建,我們投資,整個經營模式和經營方式的轉變,給企業帶來的是更快的成長,到十三五,實現產值100億,利稅19億到20億左右,科技成果要在全國做100個行業標準、100個成果。”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