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橡膠協會會長張洪民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橡膠技術(青島)展覽會上接受了輪胎世界網的專訪。張洪民認為,中國輪胎企業發展正處在上升期中,不論是規模還是品牌知名度都在逐步提高。以下為訪談的詳細內容。
良莠不齊是正常現象
記者:您認為本次展會和以往展會有哪些區別?
張洪民:第一是規模比往年要大,去年是兩個展館,今年增加到三個。第二是展覽內容豐富多了,今年增加了車輪和輪胎相關產業的展覽。
我們一直在想辦法增加展會的內容,向輪胎產業的兩端延伸,包括原材料,將來還要延伸到輪胎的循環利用方面,未來輪胎業上下游聯系比較密切的內容都要增加。
記者:山東省目前輪胎企業全國最多,這個毫無疑問,但有人形容它是“多而雜”,您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行業協會能發揮什么作用?
張洪民:良莠不齊是企業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下很正常的現象。我們有些大企業不管是規模、技術、裝備水平,還是研發能力都在全國名列前茅,像三角、玲瓏、賽輪、金宇等。當然也有部分中小企業,他們的裝備水平和技術力量水平相對都要弱一些。
作為行業協會,我們要積極引導企業做好產品結構的調整,提高高技術含量產品的比例,使企業逐步具有自主研發的能力,在市場上立住腳跟,爭得一席之地。
山東輪胎產能增加過快
記者:山東省政府前不久提出來,審批新輪胎項目的節奏要控制一下。
張洪民:對。
記者:那您覺得能控制住嗎?
張洪民:我認為政府干預多了并不是好事,因為市場經濟最終還是要靠市場調節為主。現在有些企業,政府越不讓干的就越要干,我覺得這可能是對政策的理解錯誤。
其實政府的出發點是好的。去年一年,山東確實審批了十幾個項目,產能超過了一億多條,正因為山東輪胎產能增加過快,所以要控制一下節奏。但是我認為,這樣能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很難說。
國內輪胎企業正處于上升期
記者:您覺得在輪胎企業多而雜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打造中國品牌,或者說做好中國制造?
張洪民:當然要靠市場調節,通過市場發展淘汰小的企業、弱勢企業。優勢企業兼并中小企業,這在行業發展過程中是很正常的。大企業通過發揮品牌優勢和技術優勢,來提高品牌競爭度,提高國際國內的市場競爭力。
記者:中國目前排名前十的輪胎企業,產值加起來都不如世界輪胎巨頭一家的產值。這種情況下,中國企業如何做大做強?
張洪民:這是因為國內輪胎行業起步晚。我們的成長時間實實在在來說,也就十幾年,而像普利斯通、米其林、固特異等品牌,他們都經過四五十年、五六十年的積累發展,當然比我們的知名度更高,更具優勢。
但是我們的企業這幾年無論從規模、技術開發能力還是品牌知名度上,都在逐步提高。我算了一下,2009年到2012年,世界輪胎三大巨頭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下降了七個百分點,而我們的企業雖然自身規模比較小,但是競爭力在逐漸提高,規模也在逐漸擴大。國內企業目前雖然整體上處于劣勢,但處在上升期中,不論是規模還是品牌知名度都在逐步提高。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