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國內外各種輪胎法規和措施對于中國輪胎業有松有緊,但整體而言練好內功才是對內對外競爭的不二法寶
中國輪胎風云錄
過去的一年,中國輪胎業可謂風起云涌。
2012年9月26日,作為中國輪胎重要出口市場的美國正式終止對華輪胎“特保措施”,中國輸美轎車和輕卡輪胎終于摘下戴了三年之久的“緊箍咒”,可重新以4%的正常關稅進入美國。
但是自美國對中國輪胎實施“特保案”后,越南、哥倫比亞、印度、阿根廷、埃及、巴西等眾多新興國家也開始盯上了高速增長的中國輪胎業,一時間,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事件層出不窮。這也成為國內輪胎企業開拓海外出口市場并尋求海外建廠的“催化劑”。
時至今日,賽輪股份、杭州中策、山東奧戈瑞等幾家企業,已在東南亞等地建設輪胎廠。此外,三角輪胎等企業還將“觸角”伸向俄羅斯市場。海外市場布局,標志著國內輪胎企業開始積極應對國際貿易壁壘,并主動拓展新市場。
但是海外之路注定不能平坦。
2012年11月1日起,《歐盟輪胎標簽法》正式實施。所有在歐盟銷售的轎車胎、輕卡胎、卡車胎及公共汽車輪胎必須加貼標簽,標識輪胎的燃油效率、滾動噪聲和濕抓著力等級。未達到該法規規定的等級或未加貼標簽的輪胎產品,不得在歐盟境內銷售。
這個規定,將對中國輪胎出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帶來較大影響。為此,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正在制定《綠色輪胎自律標準》,爭取在2013年底具備啟動“綠色輪胎非強制性分級”的條件。
《汽車商業評論(微博)》了解到,這個標準是為了應對歐盟輪胎“標簽法”等“綠色壁壘”制定的,目的是為了從原材料、工藝技術和產品標準等方面,全面推進中國“綠色輪胎”產業化發展,爭取在“十二五”末期實現“綠色輪胎”產業化――約50%的子午胎生產企業有能力生產“綠色輪胎”,25%企業的“綠色輪胎”產量超過普通子午胎產量。
中國本土輪胎企業確實需要苦練內功,因為國內也有眾多的政策法規緊箍咒。
2012年2月,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發布《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10月10日,它在國務院第219次常務會議上獲得通過,并從2013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這是國內輪胎首次被納入汽車召回之列,有望改善汽車輪胎售后“三不管”的混亂局面。根據此條例,“汽車產品出廠時隨車裝備的輪胎存在缺陷的,由汽車產品的生產者負責召回;未隨車裝備的輪胎存在缺陷的,由輪胎的生產者負責召回”。
在過去的一年,輪胎業規范措施不止一條。為貫徹落實《循環經濟促進法》,工信部2012年8月制定了《輪胎翻新行業準入條件》和《廢輪胎綜合利用行業準入條件》。兩個“條件”成為輪胎翻新和廢舊輪胎加工企業的準入門檻。
回顧過去的一年,整個中國輪胎市場增速嚴重下滑,但在前10個月僅增2%的背景下,骨干輪胎企業的效益增長率卻達到30%多,輪胎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利潤也逆勢飄紅。分析人士指出,輪胎企業效益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子午胎及高端輪胎市場的快速發展;二是主要原料價格的大幅下跌。
2012年以來,天然橡膠價格一路“跌跌不休”,2013年全球天然橡膠價格或仍保持膠著狀態,主要原因是東南亞產膠國種植面積擴大,新植橡膠樹開始產膠,以及下游需求不振等。
對于中國本土品牌輪胎企業來說,一個利好消息是,2012年11月16日,昆山瑪吉斯輪胎測試場正式啟用。這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輪胎測試場,總占地面積為86萬平方米,由來自臺灣的正新橡膠公司耗時三年多、投資1.5億美元打造而成。
“這一新測試場的啟用對于瑪吉斯來說是邁出了巨大的一步,”瑪吉斯輪胎董事長羅才仁表示,“作為居于世界前十的輪胎制造公司,我們相信自己在建設這一頂級測試場中所做的投入,將為我們的產品帶來持續不斷的改進和超越,為我們遍布世界各地的顧客們帶去回報。”
聽起來像官話,但事實也的確如此。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