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盛夏,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也異常火爆。以往的激烈競爭更多集中于整車領域,但近年來競爭向縱深化發展,加速向整個汽車產業鏈蔓延。
競爭并不是單線條的。這邊,越來越多的中國車企們更關注核心汽車零部件技術,整車企業和核心零部件企業的合作越來越緊密;那邊,越來越多的汽車零部件企業、輪胎企業更關注中國市場,開始在中國市場上搶合作伙伴、搶消費者,打得不亦樂乎。
未來零部件業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因為利潤仍讓門外人眼紅。全球資訊公司AlixPartners表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賺錢能力全球第一。201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業的銷售收入高達1.644萬億元,汽車零部件銷售收入增速比整車高出約7%。
希望超越競爭對手,似乎只有三種途徑。第一,不犯錯,自己是最大的敵人。犯錯者如錦湖輪胎,頓時倒退了數年,給自己制造了障礙,給競爭對手們讓出一條光明大道;第二,構建強大的內生性增長體系,加快奔跑速度。第三,借外力,快速搶占中國市場。
眼下,越來越多的跨國零部件巨頭們,選擇了第三者。他們的目光正從傳統的跨國巨頭轉向長城汽車、上汽集團這樣具有后發優勢的中國自主品牌車企。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呢?他們開始收購海外核心技術之旅,希望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成為下一個小巨頭。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