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國輪胎行業總產量達到3.8億條,銷售收入超過2200億元,今年預計總產量將達4億條,我國已成為世界輪胎第一大生產國。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無論是輪胎加工工藝、制造系統還是在原材料制備、技術創新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目前,我國輪胎產業走到了一個重要“拐點”。加快技術升級,推動結構調整,促進節能減排,轉變發展方式,培育知名品牌成為今后一段時間輪胎行業的主要任務。
首先,行業上下游產業鏈應該通力合作,持續加大技術投入,提高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要建立行業輪胎試驗場和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進行產、學、研合作,密切跟蹤并開發輪胎前沿技術,通過創新、集成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打破國際對輪胎高端技術和產品的壟斷現狀,不斷培育具有自主開發知識產權和先進技術能力的環境。
其次,還應以低碳、綠色、環保、安全、高性能、智能化為產品創新的主攻方向,要從原材料選擇、配方、花紋、輪廓、結構等方面著手,設計開發環保、節能的“綠色輪胎”,減少對石化產品原材料的依賴,降低汽車油耗和碳排,減少環境污染;要把現代電子和信息技術與輪胎設計制造相結合,開發“智能輪胎”,動態監控汽車輪胎運行的壓力、溫度、速度等情況,從而提高安全性能;要開發高抓地性能、高操控性能、缺氣保用性能的“安全輪胎”。
此外,還應該積極開發應用“低碳化、柔性化、智能化”生產線,建立輪胎行業綠色制造模式,積極倡導和大力發展輪胎產業循環經濟,打造國際化的技術研發團隊和低碳綠色供應鏈。
為實現我國輪胎產業更好更快發展,建議國家盡快出臺產業政策,對我國輪胎產業健康發展加強管理。一是積極引導和支持自主品牌推動技術創新,轉變發展方式,建設低碳、綠色、高效的生產力;二是統一制定輪胎質量、安全、環保、節能、消耗等方面的技術性規范和強制要求,建立輪胎出口企業技術標準和認證制度,降低資源浪費和國際貿易壁壘的危害;三是積極發展橡膠工業領域的戰略性綠色新興產業,積極開發第二天然橡膠——杜仲膠資源,提升我國天然橡膠生產和橡膠工業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四是堅決禁止進口舊輪胎,盡快把舊輪胎列入禁止進口目錄,取消海關編碼,不讓進口商有機可乘,避免將我國變成世界輪胎垃圾處理場。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