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號角一吹,就有三家山東企業成功躋身首批創業板申報企業之列。
山東2008年科技型中小企業已達2萬多家,現有169家企業基本符合創業板上市條件,參加首批報批的三家為賽輪股份、特銳德電氣同大海島。
除了最先出線的特銳德,在青島最受關注的企業就是專注于輪胎制造的賽輪股份。
11初,記者被告知賽輪股份的高管都飛去了美國,參加業界著名的SEMA的展覽,和全球近2000家企業一起展示業內最先進的技術和汽車輪胎、輪輞、汽車保養產品、汽車工具設備等熱銷產品。
賽輪股份某高管秘書告訴記者,這次出差傾巢而出,即使美國回來之后,還要繼續在國內各地出差。
賽輪股份雖然隸屬傳統制造行業,但屬于青島的高端第二產業。
據青島膠州市招商局局長王榮海介紹,未來青島各個經濟開發區的定位都會與高端二產相關,汽車零部件、船舶配件、大型機械設備、精密儀器都在鼓勵發展之列。
賽輪股份目前產值20億元,有計劃在未來5年內,增長至50億。
青島軟控的一個平臺
賽輪股份一直是青島制造工業的一部分。
公開資料顯示,賽輪股份成立于2002年12月18日,由現上市公司青島軟控以其經評估后與現賽輪有限公司董事長杜玉岱先生分配所得的2000萬元無形資產(“全鋼載重子午線輪胎生產制造技術軟件”),聯合棗莊、沈陽等幾家輪胎制造廠和高等院校共同投資組建,其主營及未來的業務定位于子午線輪胎的生產和銷售及其技術的研究開發。
早期,賽輪股份一直是青島軟控展示其產品應用的一個平臺。
隨后,青島軟控在賽輪股份的影響力逐漸減小。
賽輪股份于2004年5月投產,截至2006年6月注冊資本11765萬元,青島軟控對其持股比例由設立時的20%降為17%,名列總共六名股東的第二位,隨后進一步降到11.39%。
作為賽輪股份多年的股東,青島軟控從2007年就開始一直被投資者追問賽輪股份是否會上創業板?
但事實上,賽輪股份并非一直是青島軟控的寵兒。
2003年12月,賽輪股份第一條輪胎下線,從開工建設到第一條輪胎下線僅用231天,就創造了行業紀錄。
但隨后,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自2004年投產以后的兩年,青島軟控對其長期投資成本由2000萬元已經變為 2006年6月末的306萬元,一度對青島軟控帶來不利影響。
不過,賽輪股份并沒有繼續走下坡路,反而上揚。根據《創業家》的數據,賽輪股份近三年復合增長率達到68%。
賽輪股份的技術積累也逐步增加。其研發系統開創性地建立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子午線輪胎配方和結構設計體系,縮短了輪胎設計周期。
在同行業中,賽輪股份是第一個采用信息化管理,從生產指導到售后服務等全方位的管理,實現了對生產的每一條輪胎全生命周期數據的實時采集和全程信息追溯。簡而言之,賽輪股份的每一個輪胎都擁有“身份證”,可確保輪胎產品質量及優質的售后服務。
此次的SEMA展會上,賽輪股份推出了寬基輪胎、雪地輪胎、高性能轎車輪胎等多款輪胎新品,欲以高科技產品挺進國際中高端輪胎市場。
這時候,資本的嗅覺也異常靈敏。2009年6月,常州力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蘇州新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等投資機構增資青島賽輪股份有限公司。
一系列增資,加上兩家的投資,賽輪股份注冊資本增至2.8億,青島軟控股份降至8.13%。
“特保案”困擾
中國輪胎企業近幾年的一個大麻煩,就是持續不斷地卷入中美輪胎"特保案"中。從2002年起美國已對中國提起了6起特保調查,雖然這6起特保調查案均以美方失敗告終,但讓相關企業深受困擾。
今年6月29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就曾以中國輪胎擾亂美國市場為由,建議對中國輸美乘用車與輕型卡車輪胎連續3年分別加征55%、45%和35%的特別關稅。
更雪上加霜的是,北美鋼鐵工人聯合會要求中國出口至美國的輪胎數目削減一半以上,即從去年的4600萬條減至2100萬條,并敦促奧巴馬對進口中國輪胎實施限制。
目前,賽輪股份大約三分之一的輪胎銷往國外,而出口中三分之一銷往美國。
作為一個出口企業,不僅受金融危機等外部經濟環境影響,還受到美國政策左右,這在未來,將是賽輪股份將要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