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就要出來了。”8月29日上午,佳通輪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佳通輪胎”)執行董事沈偉家在電話中對CBN記者說。
他所指的結果,正是持續了5個月左右的中國輸美輪胎“特保案”裁決。
9月2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向美國總統奧巴馬建議,是否對輸美的中國制輪胎征收高額關稅、是否限制進口中國輪胎數量,而奧巴馬政府會在9月17日正式作出裁定。
一旦最終裁定加稅或者限制進口,中國輪胎業將遭重大打擊。
“特保案”影響深遠
沈偉家是在今年4月下旬的一次行業會議上,從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的人士處得知相關情況的。
4月20日,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申請,對中國產輪胎實施“特別保障措施”調查程序:中國輸美輪胎實施配額限制(從進口4600萬條減少到每年2500萬條)。6月29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再次建議奧巴馬,在今后1到3年內對中國產輪胎加征55%、45%和35%不等的關稅。
這也是奧巴馬執政以來的第一宗特保案調查。布什執政美國期間,美協會共提出了6次針對中國產品的特保調查申請,但最終都被布什駁回。
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的理由是,2004至2008年美國自中國進口輪胎數量增長215%,金額上升295%,對美國國內產業造成了損害。
中國是輪胎生產和出口大國,出口美國總金額約17億美元。
沈偉家告訴CBN記者,中國產輪胎主打美國的中低端市場,“產品之所以有競爭力,就是憑借低廉的價格,加稅后將會使得中國產品大幅減少,產業將遭受嚴重打擊,產能可能會減少,影響10萬工人的就業。”
“假設一條輪胎的離岸價為30美元,再加上55%關稅、海運費等后,美國經銷商的采購價約為50美元以上,已比美國產輪胎貴了。經銷商賣出的輪胎價可能要60~70美元,消費者肯定會拒絕購買。這樣一來,美國經銷商就會停止向中國訂貨,導致中國輪胎產量的大幅銳減。”沈偉家補充道。
另一家輪胎企業山東玲瓏集團銷售部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中國產輪胎要比美國本土輪胎的價格便宜30%左右。
“美國的汽車保有量2億多輛,輪胎對美國人來說是一種普通消費品而不是奢侈品,大部分車主肯定希望選購價廉物美的產品,它本來就不應該作為加稅的重點。”沈偉家認為。
讓沈偉家和眾多輪胎公司擔心的是,4000多萬條的出口輪胎很難一下子找到新的替代市場。以佳通輪胎為例,其每年出口美國約700萬條輪胎,總金額3億美元。
而且,這么大量的產品一下子在中國本土市場消化也不容易。中投證券研究員芮定坤說到,整體來看,中國的輪胎過剩不算特別嚴重,“2008年中國累計生產輪胎5.46億條,而實際需求與供應量基本持平。但美國4000多萬條的出口量占比較大,如果將這一部分產量全部轉回到國內市場的話,等于市場增加了近8.4%的供應量,數字并不小。因此一旦美國加征高額關稅,產品出不去,企業必須要關閉產能。”
企業抓緊出貨
為了能夠趕在9月17日的裁決前多賣掉一些輪胎,不至于讓美國經銷商退貨,各個輪胎企業都鉚足了力,盡快出貨。
浙江海關表示,今年7月浙江出口輪胎346.2萬條,價值7000萬美元,同比增長3%和4.3%,是2009年以來月度出口量連續6個月同比下降之后的首度增長。
上述山東玲瓏集團銷售部人士表示,今年1~8月該公司對美的輪胎出口額有5000萬美元左右,其中8月份的發貨量就達到了1000多萬美元,“工廠現在都在滿負荷運轉。”
向其他地區拓展銷售也是一條路。佳通輪胎正在研究其他國家如歐洲、東南亞地區的市場狀況,不僅在原有的180個已出口國家(或地區)擴大銷量,也會向其他地區尋找新經銷商代理佳通的產品。
廣州市華南橡膠輪胎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萬力”牌缺氣保用輪胎于4月通過歐洲ECE認證,目前已投入批量生產,6月份開始向歐洲市場供貨。
沈偉家強調:“由于特保調查時間短,不像反傾銷調查可以持續1到2年,因此短期內讓企業做大規模的轉產或轉銷都不容易。”
他說,盡管歐洲當地市場也很大,但歐洲各國對輪胎產品型號、性能的要求都沒有美國市場那么一致,要花一些時間來細致研究市場狀況并調整生產線。除此之外,如果一旦對歐洲出口量激增,也會觸發歐盟對華的輪胎反傾銷調查。
而且,金融危機期間各國家對輪胎的需求都有所減少。今年上半年,我國對歐盟、非洲和拉美的出口同比下降18.2%、9.7%和26.7%。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