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揚精神迎挑戰 科學務實求發展·解讀企業振興戰略
解讀人:玲瓏集團總經理 王 鋒
[戰略故事]
生產輪胎的玲瓏,與市場在賽跑———
目前,平均每10輛國產卡車中,就有7輛配套玲瓏輪胎“走路”;在海外,“玲瓏牌”的市場觸角已伸向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市場伙伴“聯合國”。
玲瓏與過去的輝煌也在賽跑———
去年,通過自主研發,他們先后開發出高性能子午胎、工程胎等150多種新產品,每兩天半便出爐一種新品;而為了產品升級,玲瓏集團今年又斥資相當于3至5年的銷售利潤,建設輪胎試驗場,技術改造投入約占全年的產值刷新為5%!
震驚同行業的“玲瓏速度”,得益于其“先于形勢變化,超前布局市場”的戰略視角:過去6年,玲瓏累計實現投資逾60億元,一躍成為全國輪胎前三強、世界輪胎20強。面對金融危機對全球的破壞性沖擊,玲瓏輪胎“軋碎”市場堅冰,去年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出口、稅收都實現40%的增長,生產套數增長20%以上。
[戰略對話]
記者:當下,對于中國輪胎業的市場處境,有人形容為“腹背受敵”。您的企業境況如何?
王鋒:目前,整個行業確實面臨著比較嚴峻的形勢。但是,玲瓏并沒有身陷這種困境,而是產銷兩旺。我們之所以能沖破跨國大企業的市場藩籬,得益于多年前就開始實施的“先于形勢變化,超前布局市場”的戰略。這一戰略的思維主線,是順勢而動,市場布局搶在時局變化前面。
具體來講,此前,我們便有著清醒的預判,市場繁榮時,企業是總有訂單可接,總有生意可做,但是,規模小的企業,以低質產品競價在市場上求得生存,不會是長久之計。
企業若不想被未來的大市場拋棄,選擇其實只有一條:“常在盛時思衰時”,把自身的問題化解在萌芽中。
這一戰略也可以說是一種“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的戰略。
記者:的確如此。快速變化的市場,不會留給企業從容調整的時間,若等市場變化,再調整市場怕是為時已晚。玲瓏的“先于形勢變化,超前布局市場”戰略,給眼下的玲瓏帶來了什么?
王鋒:去年以來,國內大多數輪胎企業出口呈“灰色調”,整體增速大幅回落,而玲瓏不僅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反而實現了逆勢飄紅。去年,我們的銷售收入成功突破百億,眼下,我們的海外訂單已超過2億美元,而這只是70%的接單量:我們不愁沒訂單,而是產能滿負荷運轉也吃不掉全部訂單。
記者:多數企業看到的是一個“萎縮的市場”,而玲瓏的眼前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先于形勢變化,超前布局市場”的戰略,是如何具體運作的?
王鋒:市場的機遇和挑戰,對于每家企業都是公平的,但卻因各自對形勢的認知敏銳與否而不同。市場一片大好時,有的企業“樂不思蜀”,我們卻要求內部職工自上而下“居安思危”。我一直認為,我們要造什么產品,能賣到哪里,要看終端的消費需求。圍繞于此,“先于形勢變化,超前布局市場”,可以構建起均衡的市場結構,一定會換得更大的市場。
以往,市場上既有量大面廣檔次不高的產品,也有技術含量很高的“硬骨頭”,從“需求即有市場”的角度看,大家的盈利都有道理,而從趨向看,我們對于后者的專注和執著是對的。目前,玲瓏的海外市場達到160多個,不僅有效避免了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高風險,還換回了“過去7年間銷售收入增長10倍”的巨大收益。
記者:去年,玲瓏平均2天半即出爐一個新品,這種“速度”讓人感到震撼。我想知道,你們的動力,或是說自我壓迫感從何而來?
王鋒:來自于市場,來自于“先于形勢變化,超前布局市場”戰略。我們的直接動力,源自要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比如,丹麥等北歐客戶需要產品耐寒性高些,而埃及等北非用戶則相反,沙特等中東地區因路況多為沙地,抓地性能好的產品則有大市場。如果我們滿足不了,其他競爭對手就將迅速占領這塊市場。要知道,出口市場得之不易,一步沒跟上,想等市場大了再進去,要付出很多代價。
記者:說起產品生產,就不能不提研發。自主創新是屬于內源型的一種產業升級,它追逐靠自身力量改變對外部的依賴,但它耗時長、見效慢,對此,一些企業困難之下望而卻步,玲瓏是否有過內心掙扎?
王鋒:產業升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一直認為,調整肯定有困難,但不調整肯定沒希望。我們要做的是“快調整快得益”,這也是“先于形勢變化,超前布局市場”戰略的精髓所在。當下,不少企業盲從求大,以低質產品沖擊市場求發展,這只會做成不堪一擊的“大”。想在布局好的市場上真正實現“筋強骨健”,關鍵在于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而這還要靠自主創新。
記者:據我了解,玲瓏今年要建設中亞輪胎試驗場,這一項目的投入達到11.3個億,這筆資金是多少條輪胎的利潤?在目前效益大好的態勢下,玲瓏肯掏出這筆不菲的資金,這是否也是“先于形勢變化,超前布局市場”的一步新棋?
王鋒:大概是3至5年的銷售利潤!但是,這種技改投入是不能省的。輪胎業發展至今,界定優與劣,已不再是“能跑多少里程”,而是發展為對油耗和安全性等指標的全方位考核。因此,我們應該走在形勢變化的前端,把自己的產品推向“高精尖”。
以往,從產品研發,到投放市場,一條新輪胎的性能測試,只車胎的紋路設計一項,就需要數十次,因為國內目前沒有試驗場,我們需要運送到國外,試驗品如此往返周折,不僅增加了成本,也影響了新品進軍市場的速度,延誤了商機。
我們試驗場的路面檢測設計,堪比“F1賽道”,未來幾年,企業收益可能因此為“負”,但再過幾年,它給企業帶來的將是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