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極越汽車陷入“多部門原地解散”風波,在公司即將何去何從的討論聲中,因多個門店主播們在線求職等行為,極越汽車再次引發大量關注。
據界面新聞報道,12月12日晚間,極越員工代表、極越CEO夏一平,以及吉利和百度兩大股東召開閉門會。記者獲悉,經多輪溝通,百度和吉利內部正在走轉賬流程,為員工繳納拖欠的11月社保。截至目前,夏一平還在上海辦公室;吉利和百度股東方成立應急小組遠程參與。員工關注的12月工資和社保、N+1離職賠償等問題,還在協商中。
據證券時報·e公司報道,12月12日,多個注冊名稱為“極越銷售門店”的抖音賬號開啟“擺爛式”直播。這些銷售門店遍布成都、杭州、上海、深圳等地,不少銷售人員在直播中透露了極越崩塌式解散的內幕,并表示公司沒有給員工留有任何重新找工作的窗口期。
極越爆雷
從12月10日下午開始,極越公司內部傳出消息稱,公司股東方將不再投資,以及極越本周將關閉整車業務。此前,極越汽車生產部門已經開啟裁員。
12月11日,極越CEO夏一平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與全體員工溝通,坦誠表明公司目前正遇到困難,需要立即調整,進入創業的2.0階段,管理層將全力以赴,與全體員工共渡難關。
在極越創業的2.0階段,夏一平稱要做好四個方面的事情,包括堅持核心技術的長期投入;加強銷售和服務能力建設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合并職能重復的部門與崗位,變革低效的內部工作流程;削減短期內無法提升財務表現的項目。
記者獲悉,12月11日晚,極越已有多部門宣布就地解散,比如交付部門;國內部分門店聞訊已經暫停營業。
CEO被圍堵
據界面新聞報道,記者從多位極越員工處獲悉,公司員工11月份的工資已經到賬,但是11月、12月的社保需要自行繳納。極越計劃留下極少數員工維持業務。其余員工有兩種方案可以選擇,一是離職,等到明年2月底拿N+1補償;二是選擇留下來,但12月開始薪資無法發放,職員將處于“自費上班”的狀況。
據極越內部人士介紹,研發部門將在此輪裁員中被全部砍掉。售后部門僅有約四分之一的員工能避免離開。門店端將停止銷售工作,鎖住試駕車不再接待用戶。
12月12日上午,夏一平到達公司總部,被眾多員工圍住對話。據了解,員工主要訴求是社保繳納齊全。
員工告訴記者,11月工資條上還有社保繳納記錄,但直到昨天員工大會上才得知,11月社保沒有正常按時繳納。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12月12日,極越汽車內部人士向記者發來了上海總部門口的照片,圖中有多輛警車停在路邊。該內部人士稱,“現在差不多是原地解散,我們在上海總部,有同事報警了,員工圍堵CEO夏一平的情況屬實。”
其表示:“這個事情沒有前兆,此前公司一直都說一切正常。目前所有業務都停滯了。”
自12月11日突發內部信與大規模裁員,極越汽車被推到輿論焦點。極越公關負責人徐繼業12日在朋友圈發文,“為什么會這樣?沒錢了,沒錢了需要找錢,找錢需要活著,因此活著最重要”。
夏一平最新回應:公司未倒閉 股東將承擔員工離職賠償
據財聯社最新報道,12月12日,夏一平在內部會議中稱,“目前公司賬戶已經被凍結了,自己并不是企業第一責任人,但將會盡力在明天凌晨一點之前解決北京員工的社保問題,上海員工的社保繳納問題將會在27日之前解決,具體如何操作還需要與董事會進行討論。股東愿意承擔員工們離職的賠償,但具體方案還需與股東、HR部門進行探討。自己仍在積極尋求融資,公司沒有關停和倒閉,整車的質保和軟件服務不會中斷。”
為何突然崩盤?
據界面新聞報道,一位接近極越汽車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極越汽車的突然崩盤核心在于股東方支持力度不夠。作為主要出資方的百度對極越汽車能夠實現盈利的前景不看好,選擇及時止損;而最大股東吉利主要負責提供平臺和技術,收取代工費用。“極越實際上已經拖欠不少吉利的代工費用了。”
極越內部員工告訴記者,因極越欠款,吉利方目前不再提供現車,工廠產線隨之停止。部分消費者在極越和夏一平的社交媒體賬號下評論,催促交付。
極越汽車的前身是集度汽車,由百度和吉利分別持股55%和45%。其中,百度負責極越汽車產品定義和技術研發,吉利承擔生產制造。在2023年8月前,極越汽車以集度汽車名字預熱宣傳了兩年,并發布了首款車型。但是,由于生產資質問題,集度汽車被迫調整,品牌宣傳也產生影響。為將車型盡快實現量產落地,吉利與百度新成立杭州極與越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變更為吉利65%,百度35%。
一位要求匿名的行業資深分析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百度后期更多以供應商態度參與運營,而專注于生產制造的吉利在內部資源傾斜上更看重聯系更緊密的極氪。
今年前11個月,極越汽車累計交付超過1.4萬輛,據此計算單月不足1300輛,不及理想、埃安等頭部造車新勢力最新一月日均交付水平。
上個月,極越官方公布銷量為2485輛。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極越近期2000余輛的終端銷量實際上有部分流向了租賃渠道,面向個人消費者的不多。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不斷加大,年初高合汽車宣布破產重整,哪吒汽車也頻傳降薪裁員等負面消息,如今已經將主要資源聚焦在海外市場。在此大環境下,熱錢也不再涌入,新能源汽車迎來資本寒冬。
有觀點認為,國內車市的“價格戰”,對還未形成市場規模的造車新勢力更是產生了不利影響。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復雜的市場情況,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一些銷量規模小、資金鏈緊張的弱勢品牌淘汰。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