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開始,汽車零部件板塊一直受到“降價潮”影響,PE估值持續跌至2019年來的相對底部位置,但是從利潤端來看,剛剛披露的2024年中報顯示,相關企業盈利情況普遍良好,尤其是「輪胎與橡膠」板塊,國產輪胎企業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從WIND行業分類來看,A股共有16家「輪胎與橡膠」相關上市公司,上半年盈利顯著,其中12家毛利率同比有上升,頭部公司賽輪輪胎、森麒麟、玲瓏股份、通用股份的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00.86%、77.71%、64.90%、394.54%。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受益于此前疫情導致海外產能退出及歐美通脹下消費者對高性價比產品需求提升,中國輪胎出海加速,全球市占率持續提升。此外,美國對泰國半鋼胎反傾銷第一輪復審今年一月生效,稅率大幅下降,極大提升了相關企業的盈利能力。
新能源車賽道帶動輪胎配套市場增長
近年來,汽車產業電動智能化已成發展趨勢,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整車智能也已進入到大眾化應用階段。
近期,政策端也不斷出臺各項措施刺激汽車消費以拉動內需增長,如優化限購政策、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以舊換新、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至2027年12月底等。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4 年上半年汽車產銷累計完成1389.1萬輛和140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9%和6.1%,其中新能源汽車持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產銷分別完成492.9萬輛和494.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0.1%和32.0%,市場占有率達到35.2%。
本土輪胎企業順應趨勢,積極轉型,研發適應新能源車的輪胎產品,加強對自主品牌的配套。
通用股份開發龍馬系列ET商用車綠色輪胎,搶占新能源重卡市場,打造新能源綠色輪胎EV系列進軍乘用車胎領域。
玲瓏輪胎在新能源汽車配套領域,已成功配套通用五菱全系、比亞迪王朝、 海洋等主打系列、東風日產、本田、一汽紅旗、吉利、賽力斯等車企,涵蓋傳統及新能源企業。
賽輪輪胎則在上半年實現向比亞迪元 PLUS、秦 L 及海豹 06 及越南 Vinfast VF5、VF3 等國內外車型的批量供貨。
業內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很大,而新能源汽車的輪胎與燃油車輪胎不同,是低阻系數的輪胎,可以讓汽車的續航里程更遠,新能源汽車的輪胎普遍也比燃油車更貴,利潤更高,因此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輪胎企業利潤的增長。”
“雙反”壓力下行業海外產能持續擴張
從全球范圍看,替換市場仍是市場主力。2023年全球輪胎替換市場占比70%以上,為主要需求來源。而在替換市場,歐美是中國輪胎企業主要面臨的必爭之地。去年,歐美市場輪胎銷量占比達 51.4%,其中替換市場占比超過八成。過去幾年,供給側,一方面疫情侵襲下海外產能不斷退出,另一方面俄烏沖突導致海外輪胎公司關閉在俄工廠,產能進一步收縮。
需求側,歐美通脹居高不下,消費品價格飆升,用戶對高性價比產品的需求不斷抬升,在此趨勢之下,中國輪胎優勢凸顯,出海加速。
唯一的限制因素在“雙反”。歐美對中國出口的輪胎實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成為本土輪胎企業面對的需求波動之源。
比如去年3月,歐亞經濟委員會內部市場保護司發布公告,對原產自中國的載重輪胎反傾銷情勢變遷復審作出終裁,決定繼續對中國載重輪胎征收14.79%~35.35%反傾銷稅。
鑒于歐美發起“雙反”的主要考量或在于“輪胎進口量占比較高的國家或地區”,因此中國胎企全球化建廠將比較有效地應對“雙反”及需求下降帶來的波動。
事實上,本土輪胎公司正在大力加速海外產能布局。如通用股份已成功打造了中國、泰國、柬埔寨三大生產基地;賽輪輪胎則布局越南、柬埔寨,同時規劃在墨西哥、印度尼西亞新建輪胎項目。
森麒麟管理層在投資者交流中坦言,“海外產能擴充是中國輪胎全球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公司泰國一期及二期智能制造基地已順利投產運行, 并已成為核心盈利引擎。今年的重點工作為穩步推進摩洛哥智造項目投產運行,目前建設進展順利,全力爭取2024年四季度投產運行。”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