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海外市場的迅速發展,國內汽車輪胎公司近期業績回升明顯,有望進一步搶占二線外資輪胎企業市場份額,成長為全球性企業。
7月9日,賽輪輪胎發布2024年上半年業績預增公告。公司預計2024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1.20億元至21.80億元,同比增長102.68%至108.41%,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另一龍頭企業玲瓏輪胎發布公告稱,今年半年度歸母凈利潤達到8.5億元到10.2億元,同比增加52%到82%。
這兩家輪胎企業認為業績預盈的原因在于海內外銷量的同步增長。賽輪輪胎全鋼、半鋼和非公路三類輪胎產品的產銷量均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并在國內及國外的銷量同比增長均超過30%。玲瓏輪胎今年上半年累計實現銷量同比增長約11%,海外市場整體銷量同比增長約20%。
在業績利好的刺激作用下,7月10日賽輪輪胎和玲瓏輪胎股價均實現微增,分別漲至14.42和18.3元。其中,賽輪輪胎近一個月獲得兩份券商研報關注,買入兩家,平均目標價為19.5元,與最新價相比,目標均價漲幅35.23%。
今年以來,海外市場對輪胎的需求量延續上漲態勢。海外美國進口需求旺盛,歐美半鋼胎需求顯著恢復。
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前5個月中國橡膠輪胎出口量達363萬噸,同比增長4.6%;出口金額為642億元,同比增長6.1%。
性價比是中國胎企參與海外市場競爭的核心優勢。國聯證券研報指出,近年來我國輪胎品質已有了大幅提升,部分可以比肩海外龍頭廠商中高端產品。受益于自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和制造費用,中國輪胎的終端銷售價格卻遠低于龍頭品牌50%或以上。
作為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全球輪胎行業市場格局長期保持穩定。米其林、普利司通和固特異三家公司常年排名前三。不過,中國輪胎的崛起正在逐步蠶食全球頭部胎企的市場份額。
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輪胎胎75強中中國大陸企業占31家,較2009年的22家增加9家;中國胎企銷售額占全球比例為14.8%,較2000年和2009年分別提升11.1個百分點和2.2個百分點。
由于海運成本的增高,輪胎企業正在加緊布局海外生產基地提升抗風險能力。賽輪輪胎外已經建成了越南和柬埔寨兩大基地,并且在墨西哥和印尼均規劃了新工廠進一步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
泰國、柬埔寨、越南及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受美國“雙反”政策影響較小,且人工成本較低,原材料供應充足,因此成為輪胎企業“走出去”的重要選擇。
海外產能的擴張也為中國胎企貢獻了高額的利潤回報。2023年賽輪輪胎海外產能占公司總產能僅39%,卻貢獻了70%的凈利潤;較晚出海布局的通用股份2022年海外工廠凈利潤增速達到75%,遠高于公司總凈利潤增速的42%。
在銷量快速提升的新能源車市場,國內輪胎企業與全球知名輪胎品牌展開同場競技。
相較于燃油車,新能源車對輪胎在滾阻動力、胎噪、耐磨等性能指標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并且,輪胎企業也需要配合新能源廠商,降低輪胎的滾動阻力,減少能量消耗,以實現更高的續航里程。
一位二線外資輪胎企業相關人士向界面新聞透露,疫情期間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迅猛,而海外總部沒有及時預料到市場變化,在新能源車胎上相對布局不足。國內輪胎企業依靠性價比和高配合度,拿下了許多訂單。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賽輪輪胎為比亞迪的部分車型提供輪胎配套,其液體黃金輪胎成功配套了比亞迪元PLUS、秦L等新車型。另外,吉利、奇瑞、長安、哪吒汽車、賽力斯等汽車品牌也是賽輪輪胎的定點客戶。
太平洋證券研報分析指出,國際知名輪胎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影響力沒有傳統燃油車強,給自主輪胎品牌留了市場空白。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將為輪胎行業帶來一場變革。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增長,新能源汽車輪胎替換市場也有望迅速增長。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