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歐盟委員會6月12日發表聲明,擬從7月4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
據央視新聞消息,歐盟委員會對三家抽樣中國汽車生產商征收的關稅分別為:比亞迪17.4%、吉利20%、上汽集團38.1%。中國其他參與調查但尚未抽樣的電池電動汽車生產商將被征收21%的加權平均稅。
歐盟委員會稱,如果與中方的討論不能得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這些臨時關稅將從7月4日起征收。
NEV新能源汽車觀察
,贊29
寶馬、奔馳、大眾迅速表態
寶馬
寶馬集團表示,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是錯誤的決策,將堅定不移地擁護自由貿易。寶馬對反補貼調查有著明確的立場,反對這個做法。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直接指出:“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是錯誤的決策。加征關稅將會阻礙歐洲車企的發展,同時也會損害歐洲自身利益。貿易保護主義勢必引發連鎖反應:以關稅回應關稅,以孤立取代合作。對寶馬集團來說,類似增加進口關稅這樣的保護主義措施,無法幫助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寶馬集團堅定不移地擁護自由貿易。”
奔馳
梅賽德斯-奔馳表示,始終支持基于世貿組織規則的自由貿易,包括所有市場參與者應享有同等待遇的原則,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將給各方帶來繁榮、增長和創新。如果任由保護主義趨勢抬頭,將對各利益相關方造成消極的后果,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不對正在進行的調查作進一步評論。
大眾
大眾汽車集團表示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施加反補貼稅,對歐洲、尤其是德國汽車行業來說,這一決定弊大于利。
大眾汽車集團指出,自由、公平的貿易以及開放的市場是全球繁榮發展、保障就業、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基礎。作為一家全球企業,大眾汽車集團支持并倡導開放、以規則為基礎的貿易政策。長遠來看,施加反補貼稅不利于歐洲汽車行業競爭力的提升。我們反對這一決定。
德國和歐洲當前對電動汽車的需求乏力。歐盟委員會作出這一決定的時機并不恰當。對歐洲、尤其是德國汽車行業來說,這一決定弊大于利。歐洲所需要的是促進汽車行業向電動化、氣候中和轉型的監管環境。
同時,大眾汽車集團表示,“我們對自己的產品和創新能力充滿信心。大眾汽車集團積極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其中也包括中國市場的競爭。競爭將成為促進發展的機遇,并將使我們的客戶受益。”
商務部、外交部: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于6月12日就歐盟發布關于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初裁披露回應稱,歐方裁決披露中的認定缺乏事實和法律基礎。中方敦促歐盟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切實落實近期中法歐領導人三方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中方將密切關注歐方后續進展,并將堅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也指出,關于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展反補貼調查,中方已多次闡明了有關立場。“我想強調的是,這起反補貼調查是典型的保護主義。歐方以此為由,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損害中歐經貿合作和全球汽車產供鏈穩定,最終也會損害歐洲自身利益。”
林劍指出,中方已注意到,近段時間歐洲多國政要、業界代表對歐委會的調查表達了反對意見,認為通過對中國電動汽車加稅來試圖保護歐洲產業是錯誤的方法。保護主義沒有前途,開放合作才是正道。我們敦促歐方恪守支持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的承諾,同中方一道維護好中歐經貿合作大局。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新華社評論:歐盟對中國汽車加稅算錯了賬
6月12日晚,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稱,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稅,使全球自由貿易再次遭遇打擊,這是歐盟算不清“規則秩序賬”。中歐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德國等歐盟國家與中國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交融。歐盟的政策制定者應該明白,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下,對汽車產業強加關稅只會進一步扭曲市場,進而割裂全球產供鏈,對汽車產業長遠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
在競爭中培育優勢才是企業生存之道,想靠稅收政策營造舒適區,這是歐盟算錯了“經濟發展賬”。多家歐洲車企高管都認為,提高關稅對于歐洲汽車巨頭應對來自中國車企的競爭于事無補。歐盟的政策制定者應該明白,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異軍突起的關鍵不是封閉排他,而恰恰是開放合作,大眾、斯特蘭蒂斯等多家跨國車企與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合資建廠,均為自身發展注入新動力。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稅,實際上是以犧牲歐盟消費者的利益為代價。中國品牌電動汽車在歐盟熱銷,靠的是有競爭力的價格、優質的性能和完善的服務。如今歐盟揮舞關稅大棒,使歐盟消費者的購車成本大幅增加。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近日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歐盟若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本土消費者購車成本將大幅上漲。即便歐盟內部增產并減少電動汽車出口也無濟于事。
除了“消費賬”,歐盟還應好好算算“環境賬”。歐盟反復呼吁全球早日達成碳達峰和碳中和。中國電動汽車產業不僅助力中國兌現自身減排承諾,出口到歐盟的電動汽車也為歐盟削減碳排放發揮重要作用。如今歐盟一邊高舉綠色發展大旗,一邊揮舞保護主義大棒,如此“雙標”只會有損其全球信譽,破壞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阻礙全球綠色轉型。
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這筆賬是虧是賺,歐盟應該好好算一算了。
相關貿易損失或近40億美元
歐盟中國商會調研顯示,對大多數中國車企而言,歐盟加征10%以上關稅即為高位區間,將給對歐出口帶來直接負面影響。當前17.4%至38.1%的臨時關稅區間意味著嚴峻的市場準入障礙。
對此,歐盟中國商會認為,該措施不僅將嚴重損害中歐汽車企業及汽車供應鏈企業正當權益,扭曲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在歐洲市場公平競爭環境,還將沖擊中歐汽車及相關領域的正常經貿往來,其“溢出效應”更將對中歐經貿關系和雙邊關系帶來挑戰。
有分析認為,此次歐盟加征的高額關稅,將影響中國電動汽車出口。日前,一項由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發布的分析報告指出,若歐盟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征收20%的進口關稅,則歐盟進口的中國產電動汽車數量將減少四分之一,約12.5萬輛,相關貿易損失將高達近40億美元。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