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12年的廣汽三菱終敗走中國。
10月24日晚間,廣汽集團發布公告,經股東各方協商一致,擬對廣汽三菱、廣三銷售公司實施股權調整等重組事項,主要包括三方股東共同向廣汽三菱及廣三銷售公司增加投入用于清償債務,其中本公司投入不超過15.77億元,另外兩方股東合計投入不少于本公司所增加投入金額。
此外,公司分別以1元對價受讓三菱汽車、三菱商事持有的廣汽三菱30%、20%股權,受讓完成后廣汽三菱將成為公司全資子公司。廣汽三菱將廣三銷售公司50%股權、30%股權、20%股權分別以1元對價出讓給本公司、三菱汽車、三菱商事;同時為保證日常經營資金的需要,三方股東擬在完成受讓后向該廣三銷售公司增資4.5億元,其中本公司增資2.25億元。
同一日,三菱汽車公司官網也發布了關于中國業務結構變動通知。三菱汽車在通知中表示,在過去2-3年里,中國汽車產業面臨急劇的市場變化,向電動車的過渡比預想的還要快,公司計劃在2022年12月投入新型車等挽回銷售,但計劃未達標,從今年3月開始為了調整庫存,停止了工廠的運轉。基于此,本公司對中國戰略進行了徹底的重新審視,并終止中國三菱品牌車輛的本土化生產。
至此,廣汽三菱將成為廣汽集團全資子公司,廣汽三菱汽車銷售公司將由廣汽集團與三菱汽車、三菱商事共同持股,持續為廣汽三菱車主提供備件和售后服務。而本次的重組也避免了廣汽三菱解散清算。
10月23日,據《財聯社》報道,一家位于河北的廣汽三菱授權經銷商表示:“我們已經不做(廣汽三菱)了,授權都沒了。廠家那邊發通知說以后都是進口三菱,國產(三菱)沒有了。”目前展廳已基本上被清空,銷售人員也相繼選擇離職,售后區域也會于近期正式關閉。另一家位于天津的廣汽三菱經銷商銷售人員稱,目前店里沒有歐藍德現車,訂車需等上10天左右,但車源是工廠存放一年多的庫存車,最高可以給到5萬元的優惠。其指出:“最近咨詢的人非常多,優惠力度只能給到這些,我們也不能太虧錢賣,我們店的售后還會一直有。”
除上述兩家經銷商外,位于北京、河北、天津、上海等地的多家廣汽三菱經銷商則依然有一部分在短期內會繼續正常運營。但目前廣汽三菱官網顯示的經銷商列表信息中,多數座機電話無法撥通,實際聯系電話已替換為私人手機號碼。
廣汽三菱走到如今的敗局此前早有預兆。從今年3月開始,廣汽三菱頻繁陷入“退市”傳聞,但隨后均被官方否認。3月,廣汽三菱官方對外表示:“廣汽三菱正常經營,三菱沒有退出,工廠也在正常運轉。”4月底,因銷量低迷,廣汽三菱汽車在華唯一的生產基地——長沙工廠從3月8日-5月暫停生產新車,預計6月重啟新車生產。而從4月開始,廣汽集團已不再單獨對外公布廣汽三菱的銷量,官方給出的解釋是銷量較低不足以單獨列出。
5月,三菱汽車社長加藤隆雄澄清:公司沒有退出中國市場的計劃。盡管“在華面臨困難”,長沙工廠將按計劃于6月重啟生產。然而,長沙工廠不僅未能按期重啟,反而陷入了停產裁員。7月,一則《致廣汽三菱全體員工的一封信》顯示,廣汽三菱產品受市場轉型影響,銷售遠未達預期,公司經營陷入困境。在行業變革的大環境下,廣汽三菱經營層和股東方經過慎重討論,公司于6月份正式進入臨時停產階段。與此同時,廣汽三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人員結構的優化。
到了9月,有報道稱,三菱汽車決定將停止在中國生產汽車,該公司已開始與廣汽集團就此進行最終協商。彼時三菱公關部門負責人井上徹二表示,該報道不是公司正式發布的消息,“還在繼續與股東對話,還沒有做任何決定”。雖然官方多次矢口否認廣汽三菱退市傳聞,但其已淪為邊緣品牌。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日系品牌之一,迄今為止,三菱汽車入華已有50個年頭。早在1973年,三菱便在中國出售中型卡車,此后相繼在中國市場成立東南汽車、廣汽三菱兩家合資公司。然而,盡管三菱汽車布局中國市場的時間極早,但回顧三菱在中國的蹉跎歲月,其在中國市場的日子實在苦不堪言。
2012年5月,廣汽集團、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三菱商事株式會社三方合資共同組建廣汽三菱合資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50%、9.35%、40.65%。相比于豐田汽車和本田汽車,三菱汽車體量較小,車型產品也比較單一,渠道布局十分受限,這也是廣汽三菱進入中國市場后“水土不服”的反饋。
目前廣汽三菱在售車型包括新歐藍德、新勁炫、奕歌以及新能源車型阿圖柯共計4款車型,其中,新能源車型只有阿圖柯一款。歐藍德則是廣汽三菱的銷量主力產品。廣汽三菱成立于2012年,但一直到2016年歐藍德國產化后,廣汽三菱才大放異彩。數據顯示,2019-2019年,廣汽三菱年銷量分別為11.73萬輛、14.4萬輛和13.3萬輛。此后歐藍德換代遲緩,銷量由此急轉直下,2020年歐藍德年銷僅5.7萬輛,廣汽三菱年銷量也下滑至7.5萬輛。如今隨著廣汽三菱的敗走,歐藍德或也難以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或為扭轉頹局,此前股東方曾向廣汽三菱先后輸血超28億元,但巨額資金輸入后也難挽狂瀾。據廣汽集團最新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廣汽三菱經審計總資產為61.22億元、總負債為49.59億元、凈資產為11.63億元,2022年度營業收入為 41.30億元、利潤總額為-13.49 億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經審計總資產為41.98億元、總負債為56.13億元、凈資產為-14.14 億元。
截至發稿前,廣汽三菱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賬號消息更新停留在4月,此后再無更新。對于銷量接連下滑、車型產品單一、負債近49.59億元的廣汽三菱而言,敗退中國已成定局。
業內認為,廣汽三菱終止國產或更有利于三菱汽車和廣汽集團雙方的發展,而廣汽埃安接盤長沙工廠也能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廣汽集團最新公告內容顯示,本次重組完成后,廣汽三菱將成為公司全資子公司并用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公司將加強統籌協調、綜合施策,積極應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速和競爭激烈的影響,努力實現重組預期目標。
當然,廣汽三菱并非唯一一家陷入窘境的合資品牌,在競爭激烈的中國新能源車市下,對于合資車企而言,過去的10年或許是最好的十年。如今合資車企在下行的背景下,想存活就必須做出根本性的革新。眼下,新能源化的趨勢已勢不可擋,這也意味著新能源化是車企間爭流的必經之路,而廣汽三菱的重組也再次給合資車企敲響警鐘,“不變則死,變則活”或許是任何合資車企都難逃電動化時代的考驗,正處在轉型中的車企仍需抓緊時間跟上時代。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