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2023慕尼黑車展上宣布了一項旨在推動“德國制造”可持續創新的激勵計劃,以此激勵德國車企在面對中國新興市場所帶來的發展壓力。據德國《南德意志報》報道,中國電動車企給德國汽車制造商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朔爾茨不得不帶傷參加。此前,朔爾茨外出慢跑時摔倒。
在談及中國車企對于德國市場的沖擊時,朔爾茨表示,“競爭應該激勵我們,而不應該被嚇到。德國作為汽車大國的國際競爭力是毋庸置疑的。我幾乎想不出世界上還有哪個地方能擁有如此高的汽車制造技術、如此密集的供應商和汽車制造商。”他指出,過去幾十年間,德國汽車工業分別受到來自日本和韓國的競爭;如今,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也將為德國車企提供“創新驅動力”。
為此,朔爾茨在車展現場宣布了一項旨在推動“德國制造”可持續創新的激勵計劃,聯邦政府將投資超過1100億歐元,以推進德國工業現代化和氣候保護,包括加速充電基礎設施、可再生能源、電池等戰略重要領域的投資建設,為德國電動汽車行業發展提供支持。
在朔爾茨發表上述講話之際,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車企正“焦慮不安”。
慕尼黑車展(IAA Mobility,簡稱IAA)的前身是擁有百年歷史的法蘭克福車展,創辦于1897年,是世界五大車展之一,也是歐洲規模最大的國際性車展之一,在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2021年,IAA的主辦地從法蘭克福轉至慕尼黑,是自疫情爆發以來德國首個大型博覽會,每兩年舉辦一次。
9月3日,2023慕尼黑車展盛大開幕。雖然說奔馳、寶馬、奧迪、大眾等德系本土車企仍然是本屆車展的主角,但非本土車企包括豐田、本田、日產、通用、企業等卻通通缺席,而中國本土車企的加入,更像是慕尼黑車展火爆的關鍵,甚至頗有喧賓奪主的意味。據德媒報道,前來參加車展的廠家中約40%來自中國,包括比亞迪、小鵬汽車、零跑汽車、阿維塔科技等。有媒體對此評論,“如果沒有中國車企的加入,慕尼黑車展恐怕得‘歇菜’。”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時間里,德國制造被視為汽車行業的尖端技術象征,誕生了包括奔馳、寶馬、奧迪、大眾、保時捷等在內的世界級汽車品牌,但隨著在新四化轉型上的落后,這些曾經引以為傲的世界級汽車品牌開始感受到來自中國汽車品牌的發展壓力。
在本屆慕尼黑車展上,比亞迪展臺被圍得水泄不通,在場幾乎所有的德系車企都感受到了威脅,而且據媒體透露,參觀比亞迪展臺的其中大部分來自本土車企內部人員,近距離感受比亞迪產品,但更多的是思考比亞迪如何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為市場霸主,以及如何盡可能挽回德國本土企業的尊嚴。據了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比亞迪已經在歐洲推出六款車型,進入15個歐洲國家。
今年7月,大眾宣布與小鵬汽車達成戰略合作,小鵬汽車在本屆慕尼黑車展上勢頭火熱,其在車展上宣布將于明年正式登陸德國。另一家中國電動汽車公司阿維塔科技也圍滿觀眾,其第二款量產車阿維塔12選擇在慕尼黑車展上首發亮相。
車展期間,大眾、雷諾、寶馬等車企負責人紛紛發表看法。雷諾集團工程主管Gilles Le Borgne表示,雷諾無力參加與特斯拉和中國企業正在進行的價格戰。寶馬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齊普策(Oliver Zipse)表示,歐盟禁止內燃機汽車的政策促使傳統汽車品牌開始與中國汽車品牌直接展開競爭,但傳統品牌恐怕難以獲得優勢。
大眾汽車研發負責人Kai Grunitz宣布,為了提升市場競爭力,大眾汽車將向友商比亞迪學習,將新產品的開發時間從54個月縮短至36個月。這一計劃將從大眾ID.2以及另外兩款車開始,其中大眾ID.2于2022年年底完成設計圖,并于今年3月發布了ID.2all概念車,其量產版將于2025年年末正式推出。
如果說2023上海車展是新能源汽車送給燃油車的最后一程”,新能源汽車也已經開始搶奪燃油車市場份額,合資品牌和跨國車企正在失去對中國市場的主導權,那么慕尼黑車展則是更加深刻地詮釋了中國汽車品牌對于海外車企的沖擊和威脅,為海外汽車高層敲響警鐘,也讓這些全世界更清楚地看到:中國電動車勢不可擋,正在引領汽車的未來發展趨勢。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