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價格回落修復經營業績,下游汽車銷售及海外出口增長,輪胎行業能夠重現2020年的高光時刻嗎?拆解來看,上半年,原材料、運費等成本端價格回落成為推動輪胎企業業績修復的主要原因;同時,國產替代、出口提升以及下游汽車銷量增長也在需求端為輪胎銷售帶來支撐。
輪胎原材料成本下行
胎企業績回暖
業績預告中,多家輪胎上市公司均表示,受益于國內經濟活動持續恢復以及海外市場需求提升,疊加原材料價格和海運費回落,上半年公司盈利能力實現大幅提升。
以成本構成計,原材料占營業成本比重超過75%。總體而言,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合計約占輪胎原材料成本的40%-50%,炭黑材料約占原材料成本的8%,簾線簾子布合計約占原材料 成本的10%左右。
年初(2023年)以來,輪胎上游原材料價格逐步回落。截至7月1日,國內天然橡膠價格約為1.2萬元/噸,較高點(1.6萬元/噸)下滑25%;合成橡膠和炭黑價格分別為1.21萬元/噸和5200元/噸,分別較高位下滑12.32%和39.81%。
測算數據顯示,因下游應用領域不同,國產輪胎的重量在10kg-70kg不等。以乘用車使用的半鋼輪胎計,其橡膠使用量(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約在6KG左右。因此,橡膠價格每下降1000元/噸,預計將為輪胎帶來6元左右的利潤提升。本輪原材料降價預計將為輪胎企業的單只輪胎帶來20-30元的利潤增厚,預計推動毛利率回升近10個百分點。
同時,運費回落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輪胎企業實現業績修復。同樣受疫情等因素影響,2021-2022年上半年,海運價格急劇上漲,泰國到美西港口海運費由疫情前的1500美元/FEU增至1.6萬美元/FEU。而自2022年下半年起,隨著海運運力供需趨衡,海運運費急速回落。截至6月末,泰國到美西港口海運費為1450美元/FEU,到美東港口海運費為2395美元/FEU,均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按照一只40英尺集裝箱標準柜承載力計算(約800條輪胎),截至5月末,泰國至美東單條輪胎運費為2.99美元,同比降低82.58%,降幅約為14.19美元/條。隨著2023年美國市場進口需求的改善,以及中國輪胎品牌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預計輪胎銷量和毛利率將有所提高。
錯位競爭尋突破
國產輪胎品牌替代進程加速
除成本端外,上半年,需求端增長也為輪胎企業的業績回暖提供了有效支撐。下游汽車銷量增長以及出口數據提升,成為上半年輪胎銷售增長的重要“引擎”。例如,玲瓏輪胎在業績預告中表示,上半年,公司預計銷量同比增長23.2%,其中毛利較高的半鋼輪胎同比增長28.11%。
中汽協發布的最新產銷數據顯示,6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6.1萬輛和262.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5%和4.8%。1-6月,中國汽車產銷累計分別完成1324.8萬輛和1323.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3%和9.8%。
同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5月,中國橡膠輪胎外胎產量約為8532.4萬條,同比增加20.9%;1-5月累計產量約為3.88億條,較上年同期增長14%。海關總署數據則顯示,2023年1-5月,國內的輪胎出口量為297.2萬噸,同比增長12.41%。
從市場占比角度來看,近十年以來,憑借價格、成本、智能制造、設備等優勢,國產輪胎在全球輪胎市場的份額持續提升。
根據美國《Tire business》(《輪胎商業》)發布的年度排行榜,2010年, TOP75強中國上榜企業數量約為24家,占全球輪胎企業銷售額的比重為14.1%;截至2022年年末,75強上榜的中國企業數已達到34家,銷售收入合計345億美元,占全球輪胎企業銷售額的比重增至19.44%。與之相對,排名居前的三家輪胎企業(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異)的市場份額則由2010年的43.72%逐步下滑至35.71%。
近年來,中國輪胎企業憑借較低的成本聚焦中低端市場,在出口歐美的過程中與第二梯隊品牌形成價格帶錯位競爭,并憑借高性價比逐漸實現份額的持續提升。
存量市場持續擴大
輪胎替換市場未來可期
根據客戶不同,輪胎需求端分為配套市場和替換市場。其中,配套市場面對的客戶為整車廠,需求由汽車產銷量決定,乘用車單車配套量一般在4-5條,需求量伴隨全球乘用車產銷量增長而增長;替換市場面對的客戶為經銷商和零售商,需求來自汽車保有量。
2010年至2017 年,全球汽車行業持續增長,汽車銷量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54%。其中,2017年,全球汽車累計銷售首次突破7000萬關口。但2018年起,全球汽車銷量出現了連續三年的銷售下滑。
2021年,全球汽車產業再次迎來銷售拐點,全年產銷量分別達到 8014.60萬輛和 8268.48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25%和 6.05%,結束了連續三年的下降趨勢。
2022年,全球輪胎銷售量合計約為17.5億條,同比增長0.14%;其中,全球輪胎75強上榜企業實現總銷售額1775億美元,同比增長17.3%。在全球17.5億條輪胎銷量中,配套市場銷量約為4.3億條,占整體銷量的24.57%;替換市場的銷量為13.2億條,占75.43%。
中國汽車行業發展整體晚于歐美市場,受此影響,2022年,國內輪胎銷量結構中,配套市場與替換市場的銷量占比分別為47%和53%。與之相比,2022年,全球配套市場與替換市場的銷量對比為24%和76%。其中,北美和歐洲的配套市場與替換市場銷量占比為18%和82%。隨著中國汽車保有量的提升,預計輪胎銷量結構會向歐美市場趨同,替換市場輪胎需求量會持續提升。正常情況下,輪胎更換周期在6-10年,2013-2017年銷售的汽車輪胎已進入替換周期,將帶動替換市場需求持續向上。
同時,汽車電動化有望為中國胎企帶來新突破。相比替代市場,配套市場要求更高,需要胎企的穩定供應能力,并需要一定品牌力支撐。目前,中國胎企的輪胎銷售主要面向替換市場,但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快速提升,中國輪胎品牌有望借助新能源車實現配套市場份額的提升。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