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車市“翻車了”!
2023年7月8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官網發布聲明稱,此前的承諾書中“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涉及“價格”表述,表意不當,將上述條款從承諾書中刪除。中汽協為何道歉?發生了什么?
中汽協道歉,網友:吃相太難看!
據中國輪胎商務網了解,此前,7月6日,在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13屆中國汽車論壇上,16家車企代表聯合簽署了《承諾書》,引發業內外關注。《承諾書》的主要內容有四個方面。其中第一條就是,堅持遵守行規行約,規范市場營銷活動,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正是這條內容,引發了行業內的廣泛討論。而共同簽署這份聲明的16家車企,包括中國一汽、北汽集團、江汽集團、東風汽車、廣汽集團、吉利汽車、上汽集團、中國重汽、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奇瑞汽車、比亞迪、蔚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以及特斯拉,基本上占到了中國新能源汽車90%的銷量。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熊超表示,“反壟斷法第十七條規定,禁止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其中包括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在本事件中,車企聯合具有達成壟斷協議的嫌疑,同時‘非正常價格’的表述,有達成價格一致或限制或固定價格的嫌疑。”同時,熊超進一步表示,“反壟斷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從事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包括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
換句話說,當這些占據著中國汽車市場90%份額的企業聯合起來達成所謂“價格聯盟”、約定不降價的時候,對于消費者來說便是形成了另一種壟斷。這對于市場的健康發展無疑是致命的。不出意外,該聲明簽署發布后便引發輿論軒然大波,許多網友紛紛譴責這一聯盟的行為。
不降價,無生存?
今年以來,從油車到新能源車,我國汽車市場競爭加劇,價格戰此起彼伏,企業在發布會、微博等平臺上相互嘲諷甚至“大打出手”的現象也頻出。據不完全統計,有超過40個品牌、10余省市參與這場價格戰。特斯拉CEO馬斯克曾表示,降價的目的不是因為沒有需求,而是因為消費者負擔不起,只有把車價降下來,才是真正滿足需求。
然而,從終端數據來看,自3月開始國內車市掀起的“價格戰”,并未對國內車市帶來明顯增量。3月,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約為158.7萬輛,同比微增,環比增長14.3%。從周度走勢看,3月前兩周銷量嚴重偏低,下旬后市場才逐步回暖。
車市動蕩,輪胎企業緊隨著手布局
雖然降價潮對于整體市場銷量的提振效果一般,但不可否認的是,各方車企之所以如此“坐不住”,實則是市場動蕩下的努力“求生”。在政策、市場、技術多方面帶動下,燃油車一步步被各大車企邊緣化,取而代之的是層出不窮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彰顯各大車企的電動化轉型決心。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已連續8年穩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場份額超過60%;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前十中,中國品牌占六席;我國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于7月3日在廣州廣汽下線......從產業化到規模化,從市場化到全球化,中國新能源汽車一路疾馳。
面對如此火爆的汽車行業新賽道,輪胎企業也沒閑著。玲瓏、賽輪、中策等頭部國產輪胎企業皆于近兩年陸續推出了新能源汽車專用輪胎,性能質量、整車配套率不輸傳統外資大牌輪胎品牌。
近日,央視財經頻道對輪胎更換市場現狀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新能源汽車車主對于新能源輪胎產品的消費,似乎正在由陌生逐漸轉向接受。某輪胎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家新能源輪胎產品銷售已經提高到整體銷量的20%左右,而且還在投入產能。
在前段時間媒體對國內輪胎行業巨頭賽輪集團的掌舵人劉燕華的采訪中,劉燕華就坦言:新能源崛起是中國輪胎品牌彎道超車的絕佳時機,而想要抓住機會,就必須持續在輪胎性能上下功夫。
伴隨中國和全球車市高速新能源化,顯而易見的是幾乎所有有改變行業格局野心的企業,都會來這里分一杯羹。正如各大國產造車新勢力的強勢崛起,或許未來的輪胎市場,也會像如今的汽車產業一樣涌現改變市場格局的中國力量。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