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目是倍耐力“開放創新”模式的一部分,致力于與全球領先的大學和研究中心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上海,2023年4月14日——近日,作為倍耐力“開放創新”模式的一部分,該模式致力于與全球領先的大學和研究中心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以加速創新解決方案的產生,倍耐力與華勤橡膠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濟寧神州輪胎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化工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五方合作的“高性能輪胎可持續功能型新材料產學研聯合創新項目“啟動儀式,在位于山東兗州的倍耐力亞太區研發創新中心舉行。倍耐力與兩所大學將以開發和應用高性能輪胎可持續功能型新材料方向,評估合作機會。合作旨在推動高性能輪胎可持續性和性能的提升,并促進可持續材料的研發。
(從左依次:華勤橡膠工業集團總經理牛飛,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秦璇,倍耐力亞太區CEO Paolo Benea(保羅·貝內亞),兗州區委書記王慶,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立群,濟寧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春河,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郭寶春,華勤橡膠工業集團牛宜順書記,倍耐力亞太區CTO Francesco Giuliano(弗朗切斯科·朱利亞諾),華勤橡膠工業集團董事長牛騰,倍耐力亞太區研發總監魯明誠)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郭寶春,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秦璇,華勤橡膠工業集團總經理牛飛,倍耐力亞太區CTO Francesco Giuliano(弗朗切斯科·朱利亞諾),倍耐力亞太區研發總監魯明誠共同簽署高性能輪胎可持續功能型新材料開發多方合作備忘錄,濟寧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春河,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立群,華勤橡膠工業集團牛宜順書記,倍耐力亞太區CEO Paolo Benea(保羅·貝內亞)共同見證簽約。
本次產學研聯合創新項目由張立群院士領導,北京化工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提供理論支持,這兩所大學在橡膠科學與工程領域,特別是橡膠材料設計、制備與性能研究上產生了一批國際領先的原創成果,在全球橡膠領域享有良好的聲譽。倍耐力研發中心,華勤橡膠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濟寧神州輪胎有限公司提供基礎研究資源,研究測試資源和實踐應用。
該項目是倍耐力“開放創新”模式的又一例證,在此模式內進行的研究項目,聚焦于全新一代的生物基材料,旨在顯著提高輪胎的耐磨性能和輪胎在所有天氣條件下的安全性能,采用和研發不以石化原料為基礎,而是以生物和循環原料為基礎。
倍耐力亞太區CEO Paolo Benea(保羅·貝內亞)表示:“倍耐力在經濟、環境和社會等各個領域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其發展戰略的核心。倍耐力亞太區研發中心擁有世界領先的研發能力及設備。本次啟動的產學研聯合創新項目,將大力賦能倍耐力中國的本土產品研發創新工作。倍耐力國際先進的設備及領先經驗也將助力產學研,在推動橡膠輪胎新材料研發領域邁上更高水平。”
倍耐力一直堅持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貫徹到輪胎的全生命周期當中,包括材料選擇、生產工藝、產品使用以及廢舊輪胎處理等環節。綜合考量經濟、社會和環境因素,堅持將負責任的管理貫穿整個價值鏈,是倍耐力經營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23年,倍耐力榮獲標普全球(S&P Global)《2023 年可持續性年鑒》“前 1%”的最高認可,在道瓊斯全球和歐洲可持續發展指數中獲得ATX汽車零部件行業最高分。倍耐力也連續第五年榮登碳信息披露項目(CDP)“氣候指數 A級名單(Climate A List)“。2021年,倍耐力提前四年實現了遠低于2°C的碳減排目標,并將SBTi的目標升級為1.5°C的脫碳水平。倍耐力計劃在2025年實現全球100%可再生電能的供應支持,這一目標在2021年就已經在歐洲范圍內實現,以及計劃在2023年實現集團“碳中和”目標。
倍耐力中國秉承倍耐力全球的可持續性發展的宗旨,持續開展基于智能化和靈活性生產的數字化轉型,以技術革新推進可持續發展理念。2020年,倍耐力兗州工廠憑借其在輪胎全生命周期中對可持續發展的嚴格要求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2021年和2022年,倍耐力兗州工廠,神州工廠和焦作工廠分別被當地政府評為重污染天氣績效評級A級企業。
如需更多公司信息,請訪問官方網站:www.pirelli.com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