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饒縣緊鄰勝利油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油田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油封、膠墊、膠管等橡膠制品。市場經濟意識開始萌芽的部分廣饒農民抓住這一機遇,嘗試為油田生產橡膠制品。1976年,廣饒縣西水村支起了第一個橡膠爐。
與橡膠輪胎打了41年交道的東營市橡膠工業協會副會長朱云成回憶說:“當時1000塊錢就能建一個膠爐,一天產3根膠管,每根膠管能賣30塊錢。”而那時普通機關干部的月工資也就30元。
做膠管能賺錢,大家紛紛效仿,一個個小膠爐在廣饒西水、大王一帶應運而生,出現了“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場景。但是,手工作坊生產的缺陷很快暴露:膠管質量參差不齊,污染環境,資源浪費嚴重。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當地政府通過各種方式引導,拆掉各自為戰的小作坊,逐漸培育了一批像西水集團一樣的骨干橡膠企業,不到20年的時間,廣饒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膠管生產基地。“為了采購方便,14個火車站在廣饒設立了辦事處,廣饒膠管賣遍全國。”朱云成說。
然而,隨著PVC管的出現和膠管市場的逐漸飽和,膠管利潤持續走低,一時間大量設備、廠房閑置。這一時期,恰逢農用車、摩托車普及,斜交胎市場需求量大,國家同時放開了計劃限制,而生產膠管的設備和廠房可以直接用于車胎生產。1994年,廣饒部分膠管企業開始試水生產車胎。朱云成回憶道,廣饒80%的輪胎企業是由生產膠管轉型而來。
進入二十一世紀,汽車需求量快速增長,2008年以來天然橡膠價格一路下滑,輪胎生產遇重大利好。
2002年到2003年,在當時全國僅有五六家企業擁有子午胎生產線的情況下,廣饒縣盛泰、永盛、金宇、興源4家企業建設1條60萬套產能的全鋼子午胎生產線,永泰集團上馬1條200萬套產能的半鋼子午胎生產線。廣饒縣全鋼、半鋼子午胎投放市場,一度出現產品供不應求的景象,廣饒輪胎迎來了產能擴張期。
從2005年開始,中國輪胎產量已達到2.5億條,超過美國的2.28億條,成為世界第一輪胎生產大國。在此期間,廣饒縣子午胎產能也快速擴張,當時山東有300多家輪胎企業,僅廣饒一個縣就占到了三分之一。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