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缺芯”、限電、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重壓力之下,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產業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長的發展勢頭。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16.6萬輛和215.7萬輛,分別增長1.8倍和1.9倍。其中,9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更是高達19.5%。毫無疑問,中國汽車產業正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
與欣欣向榮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相對應的,是危機感不斷加重的傳統燃油車行業,以及與燃油車配套的上下游企業。如果說,主機廠還可以通過新增電動車業務,來對沖燃油車增長下滑帶來的風險的話,那么面對這場汽車行業史上前所未有的技術變革,眾多傳統汽車零部件、潤滑油等企業所感受到的,則是命運被顛覆的無力感和焦慮感,但有一家以潤滑油業務起家的上市企業——龍蟠科技(603906),則是例外。
10月28日,龍蟠科技在南京總部隆重召開新能源全系產品發布會。發布會現場,龍蟠科技石俊峰董事長以及龍蟠旗下鋰電、氫能等各個新能源板塊的負責人逐一登場,完整地闡述了龍蟠在整個新能源汽車領域內的完整布局,與此同時,龍蟠科技新能源汽車綠色化學系列產品——龍蟠E系列產品也在大會現場榮耀發布。
依托傳統主業優勢,龍蟠在2009年完成了產業布局的第一輪跳躍——進入車用尿素產業,并在十余年時間內,把旗下的可蘭素車用尿素,打造成為這一領域的國內領軍品牌之一;2021年,龍蟠完成了產業布局的第二輪跳躍——全面進軍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產業,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迅速躋身這一領域的頭部玩家之列。根據龍蟠科技10月30日發布的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龍蟠旗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業務的銷量已經達到6.85億元,成為龍蟠銷量占比的第一大品類。
更為重要的是,10月中旬,龍蟠旗下控股子公司常州鋰源正式獲得寧德時代投資,股份占比達11%,龍蟠科技由此正式進入“鋰電茅”——寧德時代這一巨無霸企業的核心供應商之列。
當行業內的不少客戶還在以潤滑油和車用尿素來認知龍蟠的時候,龍蟠科技已經全面完成了對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關鍵布局,躋身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主流賽道。同時,龍蟠通過新能源汽車領域內的成功布局,又反過來促進了潤滑油、冷卻液等傳統項目與主機廠家的深入合作;這一奇正相合的協同效應,也是國內任何一家潤滑油企業所無法比擬的。今年以來,短短十個月時間,龍蟠市值增長近三倍,到10月29日收盤時,龍蟠科技的市值已經達到340億元,在4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里,進入前15%的市值排名行列。
開拓新能源這一市場,對于一家原本不在這一領域的企業而言,可謂難度極大,尤其考驗掌舵人的戰略眼光。龍蟠科技何以能準確地預判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在2021年的崛起?28日的新品發布會現場,石俊峰揭開了這一“奧秘”——在最初接觸到三元正極材料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概念時,他就做出了磷酸鐵鋰必將成為主流的判斷——原因很簡單,根據他30多年的化學研究經驗,三元材料所含的鈷、鎳都是國內儲量較低的稀有金屬,尤其是鈷,全球一年產量只有十幾萬噸,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產量在非洲剛果,開采、運輸都極為不便;而磷礦石全球一年生產2億多噸,供應十分充足。由此,石俊峰認為,磷酸鐵鋰今后必成行業主流,并迅速做出了收購貝特瑞公司旗下磷酸鐵鋰業務的重要戰略決策。果不其然,進入2021年以來,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市場占比逐月上升,目前已成為正極材料的主流應用選擇,包括特斯拉、奔馳、蔚來等一大批主流車企,都紛紛在其最新車型中采用了磷酸鐵鋰技術。
目前,龍蟠旗下的常州鋰源擁有天津、常州、四川遂寧(在建)三大智能化生產基地,四川工廠建成后的磷酸鐵鋰年產能可達15萬噸,形成以南京為研發、營銷、運營,天津、常州、四川為生產基地的系統戰略布局。
除了鋰電領域之外,在新能源汽車的下一個潛力市場——燃料電池汽車領域,龍蟠科技也早已進行了前瞻性布局。2019年,龍蟠科技投資明天氫能,正式啟動與明天氫能的戰略合作;2020年,龍蟠科技與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宣布共建車用燃料電池催化劑聯合實驗室,并專門成立了聚焦于氫能及燃料電池領域的鉑坦氫能源公司,在相關產品上開始啟動前期研發工作。
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意味著汽車產業鏈上的所有成員都將進行一次重新洗牌和排位。在這一過程中,與其哀嘆機遇的錯失,不如躬身入局,去獲得下一場盛會的入場券。當泡沫和喧囂褪去之后,像龍蟠科技這樣腳踏實地,又具有創新轉型精神的民族自主品牌制造企業,終將脫穎而出,引領下一個時代。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