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胎這個名字其實并不太確切,更準確的應該叫無內胎輪胎(Tubeless)。1911年,美國哈德門輪胎和橡膠制品公司的財務管理員菲利普,在亞歷山大.施特勞斯的文件中發現了一項發明,即可織物在一個方向上拉伸而在另一個方向上卻不變,于是公司利用這一發明,推出了成套的內外胎,即用橡膠和織物制成耐磨性、抓地性強的外胎,而里面則裝上橡膠內胎。內外胎的模式由于其結構合理性,一直保留了下來,直到現在,自行車、農用車和重型卡車上使用的還大多是內外胎。
1903年,美國固特異輪胎公司的里奇菲爾德獲得了無內胎車輪的專利,這個專利就是把空心的內胎和起到保護作用的外胎合并成一個整體。但直到1949年,固特異才將這項發明推向市場,很快這種無內胎輪胎,即真空胎獲得了巨大成功,并成為轎車的主流。從1955年直到今天,所有的轎車使用的輪胎均為真空胎。
優點
1、安全
真空胎表面是一層優質的橡膠,充氣后外表張力增大,在內表面形成一定的壓力,提高了對破口的自封能力,一旦扎破,不像自行車那樣瞬間癟下去。遇到釘子之類的,真空輪胎堅持跑個一兩百公里問題不大。而內外胎一旦被扎破內胎,里面氣體將很快泄漏,尤其是在高速行駛中,發生事故的幾率非常高。
2、耐磨
真空輪胎輪圈比普通輪圈直徑大,在行駛中不會受到剎車鼓熱量的影響。由于沒有內胎和襯帶,輪胎與車輪圈密封為一體,車輛在高速行駛時,由輪胎和路面摩擦產生的高溫,在內部(熱空氣)經鋼圈直接散熱快速降低胎溫,從而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而內外胎在行駛中由于車輪一直在經歷變形-恢復-變形-恢復的過程,內外胎由于不是一個整體,所以相互之間會產生摩擦。在行駛速度較低時問題不大,但對于轎車80-120km/h的行駛速度,將必可避免的產生熱量和高溫,會影響輪胎的各方面性能,同時也會降低輪胎的壽命。
3、舒適和操控
真空輪胎沒有內胎,減少了摩擦,易于降低胎噪,而且在行駛中前進變化量小,能保持行駛穩定性。相對于內外胎,真空輪胎尤其是子午線輪胎,側向可形變度大,在轉彎或輕微側向坡度時,胎冠仍能保持與地面的良好接觸,具有很好的抓地性和行駛穩定性。
4、節油
無內胎比有內胎更省油,真空輪胎重量較小,而且無內外胎間的摩擦,減少了內耗,滾阻更小,更節省燃料。
缺點
雖然真空輪胎有上述優勢,但真空輪胎承載力比較小,目前只能應用于轎車和輕型卡車,而重型卡車這種載重量比較大的只能用內外胎。從結構上來說,真空輪胎胎壁部分較為薄弱,側面不能受太大沖擊,較小的劃傷就可能必須要進行修補,而內外胎的胎側相對比較堅固。卡車載重較大,再加上有些路況比較惡劣,如果輪胎側面受到沖擊,輪轂邊緣容易變形,如果是內外胎的話輕微變形影響不是特別大,換成真空輪胎的話,胎內氣壓會泄漏,失去行動能力。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