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耐力年歷最初是倍耐力在英國的子公司——倍耐力英國有限公司的創意產物。當時倍耐力英國子公司在此項目上有充分的發揮空間。1964年,英國人當時正在找尋適合倍耐力的市場策略,以期能夠在國內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他們邀請了藝術總監德里克·福賽斯(Derek Forsyth)和英國攝影師羅伯特·弗里曼(Robert Freeman)共同打造了倍耐力年歷——這個在當時非常具有革新性的項目,其中,后者最著名的作品就是甲殼蟲樂隊(Beatles)的肖像攝影。
倍耐力年歷是這樣一份高雅而獨特的產物,兼具藝術和文化內涵,從一開始就和傳統意義上的時尚世界和“魅力”不盡相同。那之后50年的時間里,倍耐力年歷一直通過最受贊譽攝影師的鏡頭,記錄著荏苒的時光,他們定格瞬間,詮釋當代文化,時常引領著全新潮流。
從1964年到2020年,37名攝影師共造就了47版倍耐力日歷。2022倍耐力年歷——即第48版倍耐力年歷,將于2021年11月發布,由音樂家兼攝影師布萊恩·亞當斯(Bryan Adams)掌鏡。
倍耐力年歷的三個時期
倍耐力年歷的歷史可以分為三個不同時期:
– 第一個十年,從1964年至1974年,此后,由于世界經濟衰退和隨后的緊縮時期,年歷出版中斷了九年;
– 第二個十年,從1984年至1994年,這一階段見證了年歷重新發布,并且日益成功的過程;
– 1994年至今,跨越世紀之交的這段時間里,倍耐力年歷作為開拓者,奠定了自己獨特的地位。
n 1964年至1974年
倍耐力年歷早期屬于甲殼蟲樂隊、搖滾音樂和超短裙的時代,但同時期也有青年抗議運動、反對越南和平集會等內容。年歷很快擺脫了其“企業免費贈送”給重要客戶的原始定位,轉而成為了一本專為精英人士定制的出版物。當時的模特們大多是年輕的新人,輔以既有氛圍又精美的布景:比如在異國海灘上,或選擇貼近自然的地點。但即使從早期這些精美的圖像中,也可以窺見倍耐力年歷中傳達出的真正美學和文化哲學:倍耐力年歷被打造成了一個時代變遷的標志。
1968年,哈利·佩西諾提(Harri Peccinotti)的靈感來自伊麗莎白·芭萊特·勃朗寧(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 艾倫·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和龍沙(Ronsard)的詩歌,而一年之后,他又摒棄了正統的擺拍,轉而在加利福尼亞的陽光海灘上自由捕捉瞬間。到了1972年,莎拉·莫恩(Sarah Moon)成了第一位掌鏡年歷的女攝影師,開創了先河。
1974年3月,倍耐力年歷宣布中止出版,引發了英國和國際媒體的諸多抗議,這也真切展示了倍耐力年歷日益壯大的影響力。之后的十年,不同語言的書籍、收藏和文集,都回顧聚焦了倍耐力年歷。其中最為知名的是1975年出版的講述倍耐力年歷十年故事的出版物,而其點睛之筆正是大衛·尼文(David Niven)所撰寫的懷舊前言。
n 1984年至1994年
1984年,期待已久的年歷終于回歸。在新藝術總監馬丁·沃爾什(Martyn Walsh)的帶領下,年歷重回本源,包括對集團最著名產品:輪胎,謹慎的、幾乎是潛意識的展現。
1984年倍耐力年歷由尤維·奧莫(Uwe Omme)拍攝,在巴哈馬的海灘上,與美麗的模特相伴的是沙子中出現的神秘痕跡:倍耐力最新產品P6輪胎的胎面花紋。這一產品植入在整個拍攝過程中無處不在,代表著主導那個時代的科技技術。
1987年,特倫斯·多諾曼(Terence Donovan)打造了一本突破性的年歷,其顯著特征是所有模特均是黑人,包括當時只有16歲、職業生涯剛剛起步的超模娜奧米·坎貝爾(Naomi Campbell)。次年,巴瑞·拉甘特(Barry Lategan)為這一傳統上展示女性之美的作品帶來了首位男性模特。而到了1990年,亞瑟·艾格特(Arthur Elgort)打造了首本全黑白的倍耐力年歷,旨在向奧運會和德國電影導演萊妮·里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致敬。
n 1994年至今
1993年,又一個十年之后,恰逢公司高層管理部門變動,這成為了年歷又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倍耐力的國際化道路全面展開,發布了諸多高端廣告,包括短跑運動員卡爾·劉易斯(Carl Lewis)穿著紅色高跟鞋的著名圖片,而年歷也成為了傳遞集團全新形象的重要工具之一。這一次,藝術部門搬進了公司位于米蘭的總部,并且做出了放棄所有輪胎植入的決定。至此,倍耐力年歷專注自身,這是一份藝術作品,對創作者沒有限制和框架,一切只關乎經典的風格和品味。畢竟,倍耐力不只單打造輪胎產品,更是一個國際化品牌,傳遞廣泛的價值觀和精神意義,并致力于創新,追求卓越,這些品牌精神同樣也影響著年歷。
1994年,赫伯·瑞茨(Herb Ritts)掌鏡新時代的倍耐力年歷。此次年歷拍攝帶來了現象級超模們:辛迪·克勞馥(Cindy Crawford),海倫娜·克里斯坦森(Helena Christensen),凱特·莫斯(Kate Moss)和凱倫·亞歷山大(Karen Alexander)。他掌鏡的年歷以“向女性致敬”為主題,旨在捕捉“1990年代的女性和她們的世界:內在的驕傲、性感和美麗” 。自那之后,極具創造天賦的攝影師和魅力無窮的模特們成為了倍耐力年歷成功的基石。年歷和時尚世界及魅力的鏈接愈加凸顯:出現在倍耐力年歷成為模特自身價值的體現,而新來者之間的競爭極為激烈。
眾多巨星也登上了上世紀最后幾版年歷:由理查德·阿威頓(Richard Avedon)掌鏡的1995年年歷上,有克里斯蒂·特林頓(Christie Turlington)和再次出現的娜奧米·坎貝爾(Naomi Campbell); 由彼得·林德伯格(Peter Lindbergh)掌鏡的1996年年歷上,有卡雷·奧蒂斯(Carré Otis)、伊娃·赫茲格瓦(Eva Herzigová)和娜妲莎·金斯基(Nastassja Kinski);1997年年歷上則出現了依蕾·莎絲特(Inés Sastre)和首位意大利模特莫妮卡·貝魯奇(Monica Bellucci)。
1998年布魯斯·韋伯(Bruce Weber)掌鏡的倍耐力年歷中出現了男性電影明星和歌手,包括羅伯特·米徹姆(Robert Mitchum)、約翰·馬爾科維奇(John Malkovich)、克里斯·克里斯托弗森(Kris Kristofferson)、比.比.金(B.B. King )和波諾(Bono);而1999年由赫伯·里茨掌鏡的倍耐力年歷和2000年由安妮·萊博維茨(Annie Leibovitz)掌鏡的倍耐力年歷中,則出現了艾莉克·慧克(Alek Wek)和萊蒂西婭·伽斯搭(Laetitia Casta)。
21世紀的倍耐力年歷從馬里奧·斯特蒂諾(Mario Testino)在那不勒斯的拍攝開始,模特中最知名的是吉賽爾·邦辰(Gisele Bündchen)和法蘭基·雷德爾(Frankie Rayder)。2002年的年歷,其顯著特色包括邀請了多位著名女性演員和兩位知名人物的孫女:美國總統老布什的孫女——17歲的勞倫·布什(Lauren Bush)以及卓別林的孫女基拉·卓別林 (Kiera Chaplin)。2003年年歷的拍攝由布魯斯·韋伯(Bruce Weber)再次掌鏡,這一次則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選擇:三位意大利美女(瑪利亞卡拉·波斯克諾Mariacarla Boscono、愛娃·洛克波諾Eva Riccobono和瓦倫蒂娜·斯蒂拉Valentina Stilla),搭檔包括蘇菲·達兒(Sophie Dahl),海蒂·克魯姆(Heidi Klum), 卡羅萊娜·科庫娃(Karolina Kurkova)和塔利·沃佳諾娃(Natalia Vodianova)在內的著名模特,另外還有來自電影界和體育界的男明星(亞力桑德羅·加斯曼Alessandro Gassman,史蒂芬·費拉拉Stephane Ferrara和里奇·拉蒙塔涅Richie La Montagne)。
2004年是倍耐力年歷的四十周年紀念,這一版倍耐力年歷關注希望和夢想,主角包括凱瑟琳·德納芙(Catherine Deneuve)和伊莎貝拉·羅西里尼(Isabella Rossellini),并且引入了尼克·奈特(Nick Knight)的藝術創造力。2005年,倍耐力年歷的掌鏡者是帕特里克·德瑪舍利耶(Patrick Demarchelier):在他主題為“巴西精神”的拍攝中,娜奧米·坎貝爾這樣的熟悉面孔,和諸如阿德瑞娜·利馬(Adriana Lima)這樣的新晉者都出現在了陽光燦爛的伊帕內瑪和科帕卡巴納海灘上。2006年的年歷,則由來自英國和土耳其的著名搭檔梅爾特(Mert)和馬庫斯(Marcus)掌鏡,他們選擇了1960年代蔚藍海岸的復古魅力,而參與拍攝的性感尤物則包括珍妮弗·洛佩茲(Jennifer Lopez)、凱特·莫斯和吉賽爾·邦辰。
2007年是好萊塢的年份,五位美女齊齊亮相:索菲亞·羅蘭(Sophia Loren)、佩內洛普·科魯茲(Penelope Cruz)、 希拉里·斯萬克(Hilary Swank)、 娜奧米·沃茨(Naomi Watts)和當時冉冉升起的新星露·杜瓦隆(Lou Doillon), 該版年歷由荷蘭攝影師搭檔伊內茲-維努德(Inez and Vinoodh)在加利福尼亞拍攝。2008年,帕特里克·德瑪舍利耶再次執掌倍耐力年歷,首次將拍攝地點選在了亞洲。整個拍攝取景于上海,融合了中西方模特陣容,包括中國女星張曼玉和頂級模特杜晨·科洛斯(Doutzen Kroes)。
2009年,著名藝術家彼得·比爾德(Peter Beard)將倍耐力年歷的拍攝帶到了博茲瓦納,參與拍攝的國際名模有達莉亞·沃波依(Daria Werbowy)、勞拉·斯通(Lara Stone)和瑪莉亞卡拉·波高諾(Mariacarla Boscono)。在肯尼亞生活了30年的彼得·比爾德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專注拍攝神秘非洲的魅力。2010年的年歷,則請來了美國攝影師泰利·理查森(Terry Richardson),有著“壞孩子”之稱的他不拘一格,風格很有感染力,和兼具慵懶和活力風格的模特們一起完成了拍攝工作,如米蘭達·可兒(Miranda Kerr), 莉莉·科爾(Lily Cole),羅茜·漢丁頓(Rosie Huntington)和安娜·貝琪茲(Ana Beatriz)等。而在2011年年歷鏡頭之后的人物則是創作天才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他既是藝術家又是評論家,更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時尚傳奇人物。在自己位于巴黎的工作室里,拉格斐打造了一本主題是“神話”的年歷,映射了他對于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的無盡熱情。他那眾星云集的模特陣容里滿是個性男女,包括巴普提斯特·賈比考尼(Baptiste Giabiconi)和布萊德·克洛寧 (Brad Kroenig)等超模,以及演員朱利安·摩爾(Julianne Moore)。2012年的年歷由馬里奧·索蘭提 (Mario Sorrenti)拍攝完成,這是首本由意大利攝影師掌鏡的年歷,選擇了科西嘉島作為“心醉神迷”場景的背景,模特包括米拉·喬沃維奇(Milla Jovovich),凱特·莫斯和伊莎貝莉·芳塔娜(Isabeli Fontana)等。
2013版的倍耐力年歷由史蒂夫?麥柯瑞(Steve McCurry)掌鏡,這位世界上最著名的攝影記者為倍耐力拍攝了巴西變革的社會和經濟環境。模特陣容則包括巴西演員索尼婭·布拉加 (Sonia Braga)、歌手瑪麗莎·蒙特(Marisa Monte)、模特阿德里亞娜·利馬(Adriana Lima)、佩特拉·內姆科娃(Petra Nemcova)以及薩默·雷恩·奧克斯(Summer Rayne Oakes)。他們都致力于慈善工作,支持非政府組織、基金會和人道主義項目。
為了紀念倍耐力年歷五十周年,倍耐力決定不單獨制作“2014年年歷”,而是首次發布一直保存在公司的檔案館中、由赫姆·牛頓(Helmut Newton)于1985年拍攝的照片。
接下來的一年,也就是2015年,倍耐力年歷走向了另一個方向,許多在之前的版本中只被提及的主題現在成為了攝影師的視野中心。
首位便是史蒂文·梅塞(Steven Meisel),選擇以經典的年歷格式呈現倍耐力年歷: 12個月份12張照片,包括來自廣告界、影視界、離經叛道時裝界的女性形象。他引入了一個高度熱門的主題——大碼模特(如坎迪斯?哈芬Candice Huffine),開啟了生活審美和年歷審美的新篇章。接下來,安妮·萊博維茨在2016倍耐力年歷中,塑造了13位各行各業的成功女性。拍攝對象包括網球冠軍塞雷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歌手派蒂·史密斯(Patti Smith)、表演者兼音樂家小野洋子(Yoko Ono)和評論家兼作家弗蘭·勒博維茨(Fran Lebowitz);此外,還有現代藝術博物館前名譽主席艾格尼絲·岡德(Agnes Gund)、時尚博主泰薇·蓋文森(Tavi Gevinson)和Ariel互惠基金會主席麥勒迪·霍布森(Mellody Hobson)。
次年倍耐力年歷的掌鏡者為彼得·林德伯格。在世界主流媒體視女性形象為完美和年輕的代名詞的時代,林德伯格提供了一種不同的美,雖不完美但更真實,更能引起情感共鳴。因此,2017倍耐力年歷以“感性”為主題,模特陣容包括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佩內洛普·克魯茲(Penelope Cruz)和烏瑪·瑟曼(Uma Thurman)在內的14名國際女演員。2017倍耐力年歷讓這位德國大師成為史上首位三次為倍耐力拍攝年歷的攝影師。前兩次的合作分別是1996年在加利福利亞El Mirage沙漠,2002年在洛杉磯派拉蒙影業的攝影棚的拍攝。
2018年,蒂姆·沃克(Tim Walker)打造了愛麗絲夢游仙境,模特陣容包括18個新興和聞名遐邇的名字,包括娜奧米·坎貝爾、烏比·戈德堡(Whoopi Goldberg)、吹牛老爹(Sean " Diddy " Combs)和魯·保羅(Ru Paul)。愛麗絲的扮演者是模特達琪·索特(Duckie Thot),南蘇丹裔澳大利亞模特。她是愛麗絲的完美現代化身,自由不羈的女英雄。
2019倍耐力年歷中,再次聚焦女性的抱負和夢想。艾伯特·沃森(Albert Watson)以“夢想”為此版倍耐力年歷的主題,在四個“微電影”中,敘述了四位立志實現目標的女性故事。這些照片超出了肖像本身,更是研究女性及其愿景的定格,模特陣容包括吉吉·哈迪德(Gigi Hadid)、米絲蒂·科普蘭(Misty Copeland)、朱莉婭·加納(Julia Garner)、蕾蒂莎·科斯塔(Laetitia Casta)謝爾蓋·普諾寧(Sergei Polunin)、亞歷山大·王(Alexander Wang)和卡爾文·羅耶三世(Calvin Royal III)。
2020倍耐力年歷則展示了女性的多樣性,掌鏡者為保羅·羅維西(Paolo Roversi)。其拍攝主題“尋找朱麗葉”是對莎士比亞悲劇從攝影角度的重新詮釋。朱麗葉由9名女性扮演,她們塑造了朱麗葉簡單而又復雜,天真而又充滿激情的性格。這是被愛情驅使著結束自己生命的角色。羅維西通過在每個女人身上尋找“朱麗葉”來探索女性宇宙的復雜性。從艾瑪·沃森(Emma Watson)、克萊爾·福伊(Claire Foy)、羅莎莉亞(Rosalía)、茵蒂婭·摩爾(Indya Moore)以及克里斯汀·斯圖爾特(Kristen Stewart)等主人公的手勢、言語、微笑、淚水和雙眼中,我們可以看到美麗、力量、溫柔和勇氣的共存。
倍耐力年歷項目因新冠疫情中斷了2021年版本的發布。今年11月,由布萊恩·亞當斯(Bryan Adams)掌鏡的2022倍耐力年歷將重返眾人視野。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