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新專利可智能調節輪胎溫度
7月6日,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公開“車輛及其控制方法、裝置、終端和存儲介質”專利,公開號CN113069774A,申請日為2020年1月。
中國輪胎商務網了解到,小米這項專利,是通過智能調節輪胎溫度的方式改變輪胎硬度用以適應外部環境,進而減少輪胎磨損并增強車輛行駛性能。
專利摘要顯示,本公開是關于一種車輛及其控制方法、裝置、終端和存儲介質,屬于遙控技術領域。終端可根據當前的環境信息生成溫度調節指令,通過調節輪胎的溫度來調節輪胎的硬度,從而使輪胎的硬度可以適應不同的外部環境,減少輪胎在行駛過程中的磨損,增強了車輛的行駛性能。
小米造車 來勢洶洶
推出智能輪胎已經不是小米第一次涉足汽車相關產業。早在今年3月30日,小米宣布造車的消息便引發全網轟動。在此后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小米先后注冊小米汽車、米車、米汽等商標,而且投資縱目科技、禾賽科技兩家自動駕駛廠商。對造車的重視不言而喻。
雷軍曾表態,小米造車最大的底氣,是“虧得起”,對造車業務的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的投資額為100億美元。根據小米2020年報,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米擁有的現金資源總額超過1000億元。這意味著,按照現在的匯率,造車將要占據小米目前的1000億現金資源的近65%。
不過,造車說起來容易,但真的想把一輛車批量化的、保證質量的生產出來卻也并非易事,尤其整車生產制造是小米從未碰觸過的領域。小米會帶來怎樣的智能汽車產品,讓我們拭目以待。
互聯網企業集體進軍整車市場
事實上,小米并不是第一家“造車”的互聯網企業。從2015年樂視賈躍亭造“超級汽車”失敗后,互聯網公司跨界造車曾被公認為是“不務正業”、“炒作資本概念”。然而近兩年,事情出現大反轉,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華為、滴滴等互聯網科技巨頭紛紛入局,一場規模浩大的互聯網造車運動迎來了新生。
如果說特斯拉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的全球化普及,那么在全球致力于實現碳中和的時代背景下,電動汽車將迎來更大的風口。日前,工信部發布2020年12月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36.7萬輛,創歷史新高。
可以說,汽車產業正在經歷一場百年未有的變局和革命,拋棄燃油車、擁抱電動車也成為未來的必然趨勢。而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后續增長空間巨大,也將創造巨大的輪胎原配、替換市場。新能源汽車輪胎也成為眾多輪胎企業的全新“戰場”。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