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車主陳先生向媒體反映,他在當地某進口大眾維修汽車時,更換了3個ABS傳感器,每個售價為1126元,加上維修費共計約4000元。事后他在網購平臺上查詢發現,同類配件網售的價格僅為55元,且外觀、編號都與此前汽車換下來的故障ABS傳感器一致。
對比之下,兩者相差20倍的售價,讓他認為4S店存在“宰客”嫌疑,隨即在媒體上爆料。之后,大眾進口汽車北京總部回應稱,經調查該4S店所售配件為大眾進口汽車從大眾汽車德國全球備件供應中心直接采購的原廠備件,價格不存在虛高的情況。
最終,4S店方面已經向他解釋清楚了備件的售價政策,并且出示了原廠備件的證明,目前雙方已經達成一致。雖然此事已經平息,但從另一方面也反應了目前我國汽修行業的一個痛點——信譽透支。
然而,如果透過現象看本質,信譽透支的本質是什么?說白了就是供應鏈的不透明。有從事進口汽車零配件的專業人士表示,進口零配件賣高價的原因是價格組成復雜,通常是離岸價+國外運費+運輸保險費+關稅+銀行服務費+增值稅+內陸運輸費+營業費用+人工費。
但顯然,這對于普通汽車消費者來說是不可能了解那么多的,所謂的“信息差”就由此而來。
車主對于經銷商的信任度降低
上個月的3.15晚會,大家可能還歷歷在目,實際上這次“中槍”的英菲尼迪和福特其實也只是整個行業存在問題的冰山一角而已。隨著近幾年國內汽車后市場的快速發展,有很多行業人士就預測,4S體系對于汽車后市場的壟斷將會被打破。
不管這種預測是否有足夠科學的依據和大數據支持,但從近幾年的行業發展來看,似乎有那么點趨勢。隨著車主消費觀念的改變,以及互聯網對于汽修行業的賦能和改造,終端汽車消費者逐漸開始擺脫了原有的“4S店永遠是最放心”的思維定式。就在上文提到的這個案例中,有很多網友的評論就能發現問題:
不過,4S售后在我國占有“天時地利人和”的絕對優勢,所有的汽車原廠零配件渠道管控得很死,有些甚至還有比較高的技術壁壘。
但像歐美一些發達國家,汽車零配件都是有權威機構的統一認證標準,渠道相對放開。但中國沒有這樣完善的市場體系,非原廠件之外的配件質量層次不齊,這就導致了車主會對社會汽修廠提供的零配件質量信心不足,最終只能被動選擇相信主機廠4S店的售后。
然而很多品牌經銷商售后的客訴源源不斷,自己的車到底去哪里修和保養就成了一個未解的難題。歸根結底,我國的汽修行業還是缺乏標準,這個標準包含了很多個方面,比如配件的標準、服務的標準等等。
首先由于汽車后市場當下混雜的局面,行業標準規范缺乏,服務和價格沒有統一標準,維修質量參差不齊。很多汽修、配件企業利用信息不對稱的漏洞大肆報高配件價格,導致供銷信息嚴重不對稱,配件價格虛高。
其次是資源利用率低下,很多4S店都是單獨服務一個品牌,而社會修理廠雖然是能修各種車,但對于有一定技術壁壘的維修項目是無法承擔的,甚至不能提供一些高端車系的維修保養。這就導致了用戶在時間與空間上存在割裂,部分用戶可能離需要的4S店過遠,不方便。而想趁著假期去維修保養又容易與其他用戶時間重疊,導致排隊等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供應鏈是行業發展的關鍵點
主機廠體系下的4S店,是區域覆蓋為主要優勢。這恰恰是目前大多數獨立后市場連鎖企業做不到的。但這里也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同品牌旗下的授權4S店,本身也存在著競爭關系,尤其是近幾年在新車銷售遭遇瓶頸期之后,各家授權經銷商在售后維保環節上的對抗越發激烈。
另一方面,4S體系外的修理廠,在用戶心中的地位逐漸上升,具體的例子小編就不多贅述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對于社會修理廠來說,市場上的機會一直是有的,但這里必須要提到的一個關鍵的要素——供應鏈。
供應鏈是鏈接零配件制造商和下游終端門店的紐帶,汽車后市場并不是一個“兩頭尖、中間圓”的形態,而更像是一個“酒桶”的形態。
近幾年修配融合的概念被提出來,汽配電商也大有顛覆原有供應鏈之勢。當然,行業內對于汽配供應鏈有以下幾個展望:
01
在低值易耗的品類上,基本上是資本+供應鏈精細運營的競爭,更多是資本的長周期加持競爭階段,區域的易損件汽配供應鏈連鎖平臺會成為主流。02
在高附加值的事故車品類上,基本上是去中間化和產業核心玩家的之家的替代競爭,大家都在靠燒錢續命,還沒有清晰的商業模式能夠判斷走出來,當中的泡沫是比較多的。03
在高附加值的技術件類上,可喜的是已經開始有一些玩家注意,并開始切入。這是個相對藍海市場,難點是作為技術件類的產品集成商如何應對長周期的庫存周轉,對產業鏈條主體的資金占用成本較高,當然毛利相對較高,如果能夠在規模效應下通過供應鏈金融賦能等方式緩解流通節點的資金壓力,是個相當不錯的賽道。
回到今天開頭討論的話題,終端用戶的信譽透支,來源于線下門店服務價格的信息不透明,而這種信息的不透明,就是由于供應鏈環節的產生信息差。這樣的困局應該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什么時候零配件供應環節做到的標準統一、價格透明,那就離解決這個痛點不遠了。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