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輪胎和油品都是汽車后市場最為特殊的品類,產品偏于標準品,受品牌影響強。隨著中國平均車齡突破5歲,輪胎及底盤件領域釋放的巨大紅利也吸引了不少車后企業搶先布局。
2019年,小拇指與Point S合作為加盟店導入輪胎業務;到2020年底,其主打輪胎滲透率達71%,其中2020年自營輪胎銷量60000+條,完成了從油漆到快修+輪胎的轉型。途虎養車最早以輪胎品類切入后市場,目前工場店規模已突破2400家,完成了輪胎+快修快保的轉型。
然而過去幾年,相較于快修快保連鎖的突飛猛進,專營輪胎業務的連鎖發展相對緩慢。馳加之外,其他品牌商的布局鮮見取得突破;小李補胎、輪庫、耐跑等區域輪胎連鎖的擴張也相對緩慢。
中國輪胎連鎖“五少一多”
一直以來,國內輪胎連鎖時常被行業所詬病,甚至有人斷言,在中國,輪胎連鎖是做不起來的。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中國輪胎連鎖存在“五少一多”的問題,即連鎖體系少、門店數量少、規模小、獨立連鎖少、直營少,而工廠參與多。
從上表可以看出,目前在中國輪胎市場成規模的輪胎連鎖,多為外資輪胎品牌。近20年來,隨著中國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帶來的輪胎市場的巨大潛力,吸引了眾多國際輪胎巨頭爭相布局中國市場。而這些外資品牌天生知名度、認可度優勢也為他們打造線下連鎖提供了背書,國產品牌中則有中策車空間較成規模。
和歐美輪胎連鎖相比,中國輪胎連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據不完全統計,國外輪胎連鎖占比達到48%,是中國輪胎連鎖業態的接近10倍。年銷售額接近50億美元的Discount Tire,北美擁有1000家門店,現金流充裕,利潤額高。
中國輪胎連鎖為什么那么難?
為什么中國輪胎市場的消費潛力這么大,但布局線下連鎖卻很難成功,我們認為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標準化不足
輪胎連鎖都仿照4S店,但4S店品牌單一,零部件、技術和服務流程都可以標準化,連鎖服務相對容易。而目前許多輪胎維修保養標準化、專業化、信息化缺失,無論零部件庫存、技術支持、選址運營還是服務流程都未能形成標準流程,這種情況下很難實現連鎖。
2、配件支持體系缺失
輪胎連鎖服務的核心是輪胎以及其他配件支持體系,沒有輪胎以及配件物流,僅僅靠自建庫存很難滿足顧客需求,更不用說用戶體驗。目前國內的主要配件物流服務是由上汽、一汽等大型汽車集團掌控的,很難借助第三方物流低成本完成全國性的連鎖店配件物流服務。沒有配件物流,僅僅靠店鋪的配件庫存很難滿足顧客需求,更遑論用戶體驗。
3、市場秩序混亂
現有的后市場環境是劣幣驅逐良幣,守法經營的社會修理廠很難生存,坑蒙拐騙欺詐消費者,騙取保險的店鋪反而大賺其錢。而輪胎行業的流通周轉導致消費者一不小心換到改號輪胎、翻新輪胎,對消費者來說不僅是金錢上的損失,更是人身安全遭到威脅,導致消費者對整個汽后行業失去信任,這讓后來者更加步履維艱。
4、人才支持不足
連鎖服務需要技術支持或者高素質的員工培訓,目前整個后市場的人才都在向4S流動,非4S對人才的吸引力非常弱。缺乏高素質人才和高級技工人員是限制中國輪胎連鎖做強做大的一大絆腳石。
2020年,德勤發布《2020中國汽車后市場白皮書》。德勤認為,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與發達市場存在較大的差異,中國的消費者希望得有品質保障的維保服務。歐美國家制假售假的代價很高,因此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敏感度不如對服務的便捷高,而中國市場隨著數字化的發展和眾多品牌線上線下的雙布局,便捷、快速在中國汽后市場的競爭中可以說已無法構成突出優勢,產品來源渠道規范、品質可靠,讓消費者省心放心反而才是最重要的。而這也是未來各大品牌和企業布局中國輪胎連鎖的根本出發點。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