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不僅僅決定了車輛的操控表現,其實對于乘坐的舒適性也有著極大的影響,因為它才是直接承受地面震動的部件,胎壁過薄或者橡膠過硬都會是車子比較容易發生彈跳。那么到底應該如何取舍才能夠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兼顧操控和舒適呢?今天我們就來做一期科普文,專門介紹一下輪胎系統。
輪胎胎壁的扁平比,是最直接影響輪胎各項性能的要素。如今輪胎市場上品牌林立,相同品牌還有不同類型區分,低噪音、抓地力強、耐磨性能、最高時速限制等等,到底應該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選購一條適合自己的輪胎,相信很多車友都有這樣的疑問。想要這些輪胎屬性都聚集到同一條輪胎上,相信以目前輪胎廠商的技術實力還是無法做到的。所以,才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舒適性輪胎,高性能輪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輪胎。
輪胎是屬于汽車日常消耗品的一種,主要是由橡膠、鋼絲、黑煙和一些不同的化合物混合制造出來的物質,不同的制作過程、花紋、配方和規格,都會影響每一款不同的輪胎的屬性。在這些不同的設計中,影響操控與舒適性能最直接的要素,就是輪胎的扁平比了。我們都制動,每條輪胎都有規格數據,比如,225/40R18,扁平比就是中間的這個40,225則是輪胎的接地面寬度,單位是毫米。這里這個扁平比的是40,并不直接代表輪胎的厚度,而是需要計算的,正確的方法是225X40%=90毫米,這才是輪胎外觀厚度的數據。扁平比其實只是輪胎外觀厚度和輪胎寬度的比率。
輪胎的這個外觀厚度,其實才是最直接決定操控和舒適的直接因素,剩余的那些軟硬度,其實都不是決定性因素。厚度越大,舒適性相對會提升,厚度減小,會更有利于操控性能。我們常見的家用轎車的扁平比一般都在50-60左右,相對舒適性會很好。相反的那些性能車型的輪胎扁平比一般則會低于40,就是為了更好的操控性能。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異,是因為輪胎外觀的厚度的大小,會直接影響輪胎可被壓縮的范圍。簡單來說,厚度越大,在遇到顛簸路面的時候,就擁有更多的吸震能力和緩沖空間,車子相對就會偏舒適一些,但是也相對犧牲了一部分操控性能。
輪胎厚度偏薄的輪胎,由于吸震空間較小,駕駛輪胎制造商為了讓輪轂不會因為比較薄的輪胎沖擊地面受損,因為胎壁的剛性都會設計得比較高,這樣一來低扁平比的輪胎乘坐舒適度肯定就會受到影響。反之,輪胎的厚度變薄,胎壁變硬,輪胎在激烈過彎中胎壁變形減少很多,這樣能夠讓車子在轉彎時車頭的指向性變得更加敏銳,車輛開起來更加聽話,獲得更好的路面回饋感受和操控極限的提升。這就是為什么那些高性能車的輪胎外觀厚度都會非常薄的原因了。
所以,喜歡改裝車的朋友都會 追求輪轂變大,輪胎變薄,一方面提升車子整體的美觀度,其實主要的原因是為了更好的提高操控極限。
除了扁平比會影響輪胎的操控或者舒適以外,輪胎的花紋設計與抓地力也都有比較大的影響。首先是胎紋,目前輪胎的種類不同,大致上分為單導向和非單導向。單導向輪胎就是其胎紋走向是朝著一個方向設計的,胎紋大多呈現三角形分布,這種輪胎大多都是性能胎,抓地力較好,為了獲取更好的轉向反應,排水性也不錯,在操控上來說比非單導向更為優秀。但是,為了應對較大扭力輸出,還有滾動速度的瞬間提升力,期內部鋼絲構造較為復雜,重量較大,橡膠配方也會較硬,因此對于舒適性來說損失較大。
非當導向輪胎則相對較為簡單,方塊間隙較多,橡膠配方也可以相對較軟,能夠吸收更多的路面噪音,行駛里程也相對大,多以舒適性能為首選。
至于輪胎抓地力方面,其高低通常可以從Treadwear(TW)這個數據來判定,數值越低抓地力越強,但是其損耗速度也會越快,輪胎也會較硬,乘坐舒適性會比較差。目前市面上TW數值大多在320-460之間,性能車則會在280左右,賽道用的則會低至180左右。
最后,作為改裝車玩家的車友們,適當的升級輪轂輪胎,不只可以提升操控,也要在舒適性能方面做出犧牲,胎噪變大,顛簸突出等問題,一定會出現。所以,也不能為了追求外觀和操控,不計成本的追求“大”,選擇“薄”。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