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一環,中國輪胎業同樣身處大變局中,充滿機遇與挑戰。今年以來,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中國輪胎業產銷快速復蘇,大多數企業基本實現了正增長,出口訂單猛增。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1月國內橡膠輪胎外胎產量為8323.7萬條,同比增長18.8%;1月至10月累計產量74448.9萬條,同比增長0.2%。與此同時,中國橡膠輪胎10月份的出口量達到了61萬噸,同比大增24.2%。當月,橡膠輪胎出口額為91.56億元,同比增長14%。
在雙星集團董事長柴永森看來,中國輪胎市場的主要邏輯在于,國產品牌對外資輪胎市場份額的替代。柴永森說,國產品牌輪胎對外資輪胎的替代在今年上半年達到了高潮,但輪胎的進口替代不是今年疫情之下的獨立事件,這一情況過去兩三年間已持續發生,預計2021年后輪胎的進口替代進程會加速。
雙星集團是國內知名的輪胎生產企業,自2018年控股韓國錦湖輪胎后,在國內外市場均有出色表現,雙星輪胎品牌更是連續榮登“亞洲品牌500強”中國輪胎榜首。
事實上,外資品牌的市場占有率近年來已呈下滑態勢,而中國輪胎企業的市場份額正在不斷提升,中外輪胎企業的實力差距正在縮小。
不僅如此,柴永森認為,中國輪胎企業的發展方式也在發生顛覆性變化。過去,輪胎業留給人們的形象多是“傻、粗、累、臟”,但在互聯網的推動以及新技術的快速迭代下,整個行業正在形成一股智能制造風潮,從“汗水型”大步邁向“智慧型”。
作為中國輪胎業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先鋒企業之一,2014年以來,雙星就關閉了所有的老工廠,淘汰了90%以上的落后產能,并建立了全球輪胎行業第一個全流程“工業4.0”智能化工廠和國際級輪胎實驗室。
柴永森說,雙星將戰略轉型作為智慧轉型的重要支撐,為此打造了智能裝備、工業機器人和廢舊橡膠循環利用三個產業平臺。
據介紹,雙星的“工業4.0”工廠具有產品定制化、工廠互聯化、生產柔性化的特點,能實現智能定制、智能排產、智能送料、智能檢測、智能倉儲、智能評測六大智能功能。其中,工廠采用自主研發的智能物理信息系統(MEP),解決了全球以液體和粉體為原料無法實現全流程制造的難題;而智慧測評功能(SME)可以對工廠的“人、機、料、法、環”的各種參數進行智能采集、評測、防錯、糾錯。
為抓住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加速釋放智慧轉型所創造的潛能,雙星從2020年起開啟了“三次創業、創世界一流企業”的新征程,聚焦橡膠輪胎、人工智能及高端裝備、廢舊橡塑循環利用三大產業和模式創新,實施智慧生態、智慧輪胎、智能裝備和環保新材料的“三智一新”戰略。
據了解,所謂“智慧生態”,就是在繼續優化和完善雙星工業互聯網體系的基礎上,為傳統工廠的智慧轉型提供服務;“智慧輪胎”主要側重于加速雙星“胎聯網”系統的商業化應用和推廣;“智能裝備”指的是利用雙星的智能裝備制造平臺,發展城市建筑固廢處理和智能礦山運輸機器人等智能化裝備;而“環保新材料”,則是利用雙星的廢舊橡塑綠色循環利用技術和裝備,開發更多的環保新材料。
柴永森說,這一切的目的,就是盡快將雙星打造成為科技、時代、智慧型千億級規模的世界一流企業。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