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礎油等潤滑油原材料漲價的各類信息刷爆行業朋友圈。中國潤滑油信息網(www.sinolub.com)、《潤滑油市場》雜志獲悉,受基礎油、添加劑、包材等原材料價格明顯上漲等因素影響,潤滑油行業漲價潮已不可抑止。成本倒逼以及順周期到來下游補庫存的行為或引發中國潤滑油行業新一輪變局,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向規模化專業化趨勢集中,頭部品牌更趨強勢,國貨崛起或引發經銷商代理行為變化。
(表1 2020 年白油價格11 月-12 月份累計漲幅及環比平均漲幅統計)
漲價潮來襲,市場格局將進一步分化
“今年包括基礎油、添加劑、包材等原材料價格都接連上漲,加上物流運輸成本也在增加,對企業生產成本的壓力明顯增大。”一潤滑油企業家表示,本番漲價對乘用車用油、工業潤滑油等都帶來了影響。
由于產品特性,基礎油、添加劑等原材料的價格波動對于潤滑油行業影響較大。尤其是基礎油,據隆眾資訊測算,截至11 月30 日原油綜合變化率為6.36%,對應上調幅度為230 元/噸。
本次調價過后,2020 年的調價格局或將變為“六漲五跌十二擱淺”。預計12 月各上游煉廠在庫存低位的支撐下,價格將繼續呈穩中上漲態勢。而潤滑油的添加劑價格也有所上升,目前,美國、歐洲、新加坡船運期推遲嚴重,部分添加劑工廠限產或停產,尤其是大牌添加劑廠的“銷控”政策,造成了市場供給下降,導致潤滑油添加劑成本上升。近幾個月以來,部分添加劑已出現上漲,有市場人士認為,近期車用潤滑油添加劑也有上漲預期。
(表2 截至11 月30 日原油綜合變化率&對應上調幅度)
與此同時,就日前發布的《關于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看,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隨著明年1 月1 日起《公告》的施行,國外的廢塑料廢紙禁止進口,潤滑油內包裝以及外包裝的成本將暴漲,導致企業包裝成本壓力增加。
(圖1 《關于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潤滑油原材料基礎油、添加劑的高位橫盤,以及物流運輸和包裝價格大幅上漲,潤滑油制造成本增加;進入11 月以后北方進入供暖季,環保的壓力攀升,對于潤滑油的部分原材料生產以及潤滑油工廠的開工也會出現相應的管控,從而導致貨源緊俏。同時,隨著內銷、出口市場的雙雙回暖,部分頭部品牌的生產企業甚至處于滿負荷生產狀態。綜合這些因素,潤滑油市場整體上漲趨勢已不可避免,最終將帶來潤滑油品5%-15%的價格上漲,目前不少企業已進入新年訂貨季,漲價將在明年新產品中得到體現。
也有市場觀點提出,拋開疫情的短期干擾因素,未來隨著原材料價格的逐步回調以及下游需求疲軟,再加上潤滑油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尚未解決,潤滑油價格并不具備長期上漲的基礎。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市場對潤滑油行業“產能過剩”可能存在誤解。這種過剩是結構性的過剩,而并非行業過剩,如今潤滑油業的供給側改革正在持續。近年來,供給側改革不斷加大潤滑油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再加上行業新建、擴建產能準入門檻的提升,以及環保政策的加強,中小企業環保成本提升,經營壓力增大。在強者恒強,優勝劣汰的情況下,不少弱勢企業弊端凸顯,正經歷著“生死戰”。從市場表現來看,疫情后行業變局逐步加速,市場目前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集中趨勢,且集中度越來越高。
強者更強,經銷商或調整經營策略
如此形勢下,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權威專家預測,一些附加值低、沒有核心技術、抗風險能力差的企業將被淘汰出局。隨著落后產能的出清,市場品牌集中度提升,更增加了美孚、殼牌、中石化長城等行業頭部潤滑油品牌的底氣。從今年各大品牌的市場戰績看,終端消費需求或出現結構性變化,知名度高、有實力的國貨品牌,市場份額明顯提升。
(圖2 由艾媒數據測算的目前我國潤滑油行業競爭格局)
從中國潤滑油信息網走訪調研情況來看,不少主流潤滑油品牌廠商表示,綜合多方面因素分析,還是很有信心完成2020 年-2021 年的經營計劃。可以肯定的是,更多的中國企業已經認識到低價惡性競爭難以為繼,將促使企業轉變經營思路,以品牌化、精品化、標準化謀求突圍,從而推動潤滑油行業的轉型升級。
對于潤滑油經銷商,中國潤滑油信息網針對這波“漲價潮”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30%的受訪者表示“要主動補貨”,因為明年全行業成品油價格普漲已是大概率事件;20%的認為“市場需求不振,要趁機減少庫存”,還有25%的人直接表示“門店賣不出去,漲價沒有用”,也有15%的人認為成本倒逼下,必須漲價。可見,部分潤滑油經銷商目前拿貨仍較為謹慎,有些經銷商甚至認為漲價是廠家去庫存的策略。在走訪中,也不少乘用車潤滑油經銷商表示有計劃調整經營策略,將營銷的重心放在有實力且性價比更高的自主品牌上,因為“其利潤更可觀”,“服務更接地氣”。
對抗不確定性,要怎么破局?
如何準確把握疫情后時代市場的趨勢,成為各大品牌及其經銷商伙伴新一年聚焦的重點。近年來,為了提高自身競爭力,頭部潤滑油企業正在進行內部數字化建設,加大對智能化、數字化方面的投入,以實現生產過程中的精細化管理。對于頭部中國品牌而言,采取不同的定位,樹立全新的形象,更寬泛的價格帶,避開原有價格的死胡同,同時在品質上做出質的飛越,提升服務的價值,將進一步夯實市場地位。
對于經銷商而言,互聯網帶來的信息透明、品牌之間競爭加劇,讓其處于一片紅海之中。也就是說,一個城市以前可能有100 個經銷商大家都能活得很好,以后可能只有20 個能活下去。
本文系中國潤滑油信息網(www.sinolub.com)原創作品,若需轉載務必以超鏈接的形式注明出處,轉載時嚴禁任何有悖原文的文字修改;本網有權對所有侵權行為進行責任追究。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