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第五天,輪胎圈已經有超過10份漲價單發出。這場已經持續四個月的漲價潮似乎沒有任何要停歇的意思,甚至是“愈演愈烈”。輪胎廠家底氣十足——成本上升了不漲不行,部分輪胎店主拒絕得也很干脆——再漲就沒人買了。
市場上輪胎到底賣的怎么樣?經銷商開始備貨保價了嗎?漲價政策有被落實嗎?
大牌輪胎漲價通知不斷
11月3日,正新橡膠發出漲價通知針對瑪吉斯TBR輪胎進行價格上調,本次調價自11月15日起執行。而這也是瑪吉斯自七月以來的第四次價格調整。
11月2日,廈門日上集團表示由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決定對旗下產品進行價格調整,11月9日起執行新價格。
11月1日,由中策輪胎領銜,一大波輪胎漲價通知單相繼發布。中策從10月30日開始連發了三張漲價單,在11月1日的漲價通知中表示將對旗下全鋼子午線輪胎價格進行上調,上調幅度為2%-4%。隨后有經銷商發出對中策輪胎產品的具體調整。
老牌輪胎企業雙錢輪胎也陸續發布了幾張漲價單。其中雙錢輪胎安徽公司針對旗下回力、雙錢品牌乘用車胎價格進行了上調,幅度為5%-6%;雙錢輪胎重慶公司則是對全系列產品價格上調3%;新建昆侖公司決定自11月10日起對全鋼、斜交產品價格上漲2%-3%。
11月1日,山東興源輪胎、延長橡膠、金正輪胎也通知將對旗下部分產品價格進行上調,幅度在2%-5%。
外國輪胎市場也在漲價
漲價的不止中國的輪胎市場,海外市場也在漲價。據外媒消息,近日,韓泰宣布12月1日起對美國地區商用卡車輪胎價格提高5%。而早在10月初,優科豪馬曾宣布從11月1日起,提高美國替換車胎價格,最多上漲5%。同期,普利司通美洲輪胎業務部同樣宣布計劃在11月1日提高所有子午線Firestone卡車和客車輪胎,平均提高5%左右,部分提高至8%。早在七、八月份,正新輪胎也曾在東南亞市場進行漲價。
輪胎廠家為什么一直漲價?
原材料價格上漲造成企業成本壓力大
為什么今年漲價如此瘋狂?最根本原因還是原材料價格。10月28日,橡膠期貨漲停,收盤價為16535元每噸。此后橡膠多次突破16000大關,“居高不下”。據統計,目前的橡膠期貨價格已經從國慶過后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漲了33.41%,從今年的最低點漲了80%。
下游市場逐步回暖
國內汽車產銷增長帶來了輪胎需求的增長,也給了輪胎廠家漲價更多的信心。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9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2.4萬輛和256.5萬輛,環比分別增長19.1%和17.4%,同比分別增長14.1%和12.8%。截至9月,汽車產銷已連續6個月呈現增長,其中銷量已連續五個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
存在一定的資本炒作成分
近日,在中橡協營銷大會暨輪胎營銷市場論壇上,中策橡膠高級副總經理葛國榮分析指出,今年橡膠價格暴漲是乳膠手套需求量增加和資本炒作共同造成的。預計明年橡膠總體價格會上一個臺階穩定在13000元左右。卓創資訊陳慧芳也進一步表示:供應減少和低倉位炒作是天膠價格重心抬升的一大因素。
輪胎到底好不好賣?
出口整體保持平穩
海關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橡膠輪胎出口量為65萬噸,環比增長2萬噸,同比大幅增長16.7%;出口額為98.11億元,同比增長7.6%;新的充氣橡膠輪胎出口條數,為4788萬條,環比增長154萬條,同比增長15.9%。
10月份海外疫情再次爆發加重了海外市場的不確定性,但由于此前歐美國家對中國輪胎實行“雙反”政策、征收高額關稅導致許多輪胎企業不得不“放棄”美國、歐洲市場,目前歐美市場占輪胎外貿市場的比例很小。因此此次疫情較嚴重的美國、歐洲市場的動蕩對中國輪胎出口的影響不大。
從10月份金聯創對山東、陜西、廣東等地輪胎市場的線上調查可以看出,輪胎出口訂單從八九月開始就不錯,10月份從訂單來看,海外市場沒有明顯變化。也有部分輪胎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分析,目前輪胎出口訂單尚可,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國內全鋼胎市場銷量下滑
近日,卓創資訊面向全國14個省市的各級輪胎經銷商和終端零售店,針對本月國內全鋼胎銷量情況進行調研。調查結果10月顯示全鋼胎經銷商整體銷量表現一般,環比穩中下滑占據主流趨勢。具體來看,銷量下滑的是主流,占比達到55%;銷量持穩的表現其次,占比達到37%;銷量上漲的相對乏力,占比僅為8%。
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需求旺盛期已過,目前輪胎銷售處于淡季;二是渠道庫存充足,部分品牌價格上調,提前消化了拿貨需求。
經銷商和輪胎店如何應對?
輪胎企業高管建議大膽拿貨
漲價潮蔚然成型,對此中策葛國榮的判斷是“拿貨要趁早,越晚越危險”。他表示:第一輪漲價大膽拿貨,因為漲價力度根本不夠,不用考慮直接跟進;第二輪漲價,可按需求進貨;第三輪就要判斷,酌情考慮。
輪胎店選擇以不變應萬變
從隆眾資訊針對山東區域的輪胎經銷商和零售商的調研數據來看,10月有36.36%的樣本商家庫存量環比增加以應對輪胎漲價,主要集中在區域代理商。其余樣本商家庫存保持持平甚至下滑。整體來說,雖各貿易環節均有不同程度提前備貨情況,但經銷商和輪胎店對于進貨備貨還是處于謹慎觀望的態度。
從市場上各層級品牌的輪胎批發價來看,雖然廠家上漲喧動較多,但是實際市場表現出一定高價抗拒力,價格傳導上并不是相對順暢。有輪胎店主表示,漲價并沒有真正落實,如果真的大量囤貨只會造成自己的資金緊張,庫存壓力過大;也有輪胎店主承認漲價事實,表示這是不可避免的,會根據實際經營情況進行調整;也有輪胎店主擔心失去客戶選擇自己啃下硬骨頭,進價漲了,但售價保持不變。
據行業人士分析,11 月份,原材料價格形成相對統一的大幅漲勢,無論是從產業傳導上來看還是后期可生產成本來看,都存在一定上揚帶動,輪胎廠家還會有漲價政策跟進,部分品牌價格可能連續上漲。但市場對于高價的消化能力有限,渠道價格向下傳導情況表現不一,若前期連續出貨理想的情況下或能落地的漲價政策會增多,經銷商拿貨的積極性也會提高。中國輪胎商務網認為,經銷商和零售店備貨也好、漲價也好還是要立足自己所處區域市場的具體情況,結合自身的資金實力,輪胎銷售,不是比誰跑得快,而是比誰跑的遠。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