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據市場最新消息,印度正計劃限制部分輪胎進口。雖然,消息并未指出將減少對哪些國家輪胎的進口,不過,縱觀全球輪胎行業,中國輪胎制造業一直以來都是印度強勁的競爭對手。此前,印度還曾對中國輪胎采取收費措施。
為什么是中國?
據中國輪胎商務網(www.jppiwci.cn),在美國《Tire Business》發布的2019年度全球輪胎企業75強排行榜中,中國達34家,印度則為7家,兩國占據一半以上。不過,印度輪胎原材料十分匱乏,大部分輪胎原材料依賴進口。
而我國輪胎產量近年來也在全球產業中有著重要地位。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汽車輪胎總產量達6.52億條,在全球總產量中占比達到28%,超過了四分之一。根據印度方面的報道稱,2020財年的1-4月,中國出口印度的輪胎同比上漲了20%,達到了320萬條。
限制中國輪胎出口并非首次
印度抵制中國輪胎并非第一次,據悉,當地部分輪胎公司把自身營業額下滑的一部分原因,歸咎于中國對該國輪胎的供應過多。
2012年印度決定對進口自中國和泰國的子午線輪胎征收反傾銷稅,征收時間5年,其中泰國輪胎的關稅為每公斤0.86美元,中國輪胎的關稅為每公斤1.31美元。
2017年8月,印度對中國充氣子午線輪胎作出反傾銷終裁,對涉案產品征收反傾銷稅,關稅將在未來5年內有效。
2019年3月29日,印度商工部發布公告稱,對原產于或進口自中國的卡車和客車用充氣輪胎作出反補貼肯定性終裁,建議對中國涉案產品以到岸價(CIF)征收反補貼稅,2019年6月27日,印度政府發布信息決定對來自中國的子午線輪胎進口征收反補貼稅(CVD)稅率從9.12%到17.57%不等。
中國輪胎出口再遭挑戰
印度對外貿易總局于2020年6月12日發布第12/2015-2020號公告,修改了輪胎的進口政策。印度政府將輪胎的進口政策從“自由”調整到“限制”類,進口商需要獲得進口許可后方可進行。意味著除面臨目前的關稅措施外,輪胎進口將面臨非關稅的限制措施,貿易摩擦不斷加劇,中國輪胎企業出口印度將遇到更多挑戰。
不過,有相關人士分析指出,作為世界第二大輪胎制造基地,雖然印度一直想取代中國,成為全球最大輪胎制造基地,但是,該國僅依靠廉價的勞動力是毫無作用的。
值得注意的是,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18.7萬輛和219.4萬輛,同比增長18.2%和14.5%。這也意味著,中國日益增長的汽車市場,將對我國輪胎制造業發展提供重要動力。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