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于2017年向WTO表示將停止接收塑料等“洋垃圾”,并于2018年1月正式生效有關禁令。在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各國停止進口“洋垃圾”之后,垃圾的回收和處理突然間成了令很多發達國家頭疼的難題,紛紛推出各種應對措施。今年8月份,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宣布將撥款2000萬澳元(約合9557萬元人民幣)用于發展本國的垃圾回收行業(包括企業和科研機構),并逐漸推進全面禁止廢品出口。
莫里森在聯邦政府官網表示,這筆資金是政府對環保事業承諾的一部分。聯邦政府將與各州合作制定時間表,以禁止向其他國家出口廢塑料、紙張、玻璃和報廢輪胎。
根據澳大利亞輪胎管理機構(Tyre Stewardship Australia簡稱TSA)的數據,澳大利亞人每年丟棄相當于5600萬個輪胎,相當于約45萬噸的塑膠材料,其中只有10%在當地回收。為配合澳大利亞禁止廢品出口計劃,TSA已準備采取行動,變更廢舊輪胎回收規則,禁止將廢舊輪胎運往海外加工。
錦湖輪胎澳大利亞公司市場總監David Basha在錦湖Ecsta PA51高性能豪華輪胎發布會上發表講話時指出該行業協會(稱為Tyre Stewardship Australia)的行動,并表示以前廢舊輪胎基本都是運往中國,在中國,人們用這些廢舊輪胎做一些可怕的事情,例如作為燃料進行燃燒,但是現在不可能再這么處理了,現在必須自己每年想辦法來處理這些廢舊輪胎。
TSA由政府于2014年成立,成員目前包括德國馬牌,普利司通,米其林,倍耐力,固特異、鄧祿普,優科豪馬和通伊歐等品牌,而大眾則是目前唯一的汽車品牌。韓泰、固鉑、瑪吉斯等大型輪胎制造商目前尚未進入協會。
TSA通過對會員輪胎企業生產的新輪胎征收25%的稅來進行廢舊輪胎回收處置,并提出回收舊輪胎的解決方案。據悉先行進行的廢舊輪胎處理方案包括將橡膠顆粒用于鋪路以及新型的橡膠混凝土屏障等。橡膠的彈性可以顯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沖擊性,可以減少車輛的撞擊力,從而減少受傷和死亡的可能性,而且這種橡膠混凝土屏障不容易被損壞,基本不需要更換和維修。
中國曾經是全球最大的廢舊輪胎進口國之一,自從中國發布“洋垃圾”禁令后,那些大規模出口廢舊輪胎的國家開始重新思考:廢舊輪胎應該如何處理?
不少國家和地區開始為廢舊輪胎尋找新的出路。有的則使用老辦法:在其他發展中國家尋找垃圾市場,將環境污染的壓力轉嫁給了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波蘭等國家。
但有的地方開始采取措施,做出改變。比如,澳大利亞加大資金投入發展本國的垃圾回收行業,制定時間表,以禁止向其他國家出口廢塑料、紙張、玻璃和報廢輪胎。
此前,就有分析師預測,將有越來更多的國家跟隨中國,發布“洋垃圾”禁令。英國回收協會的首席執行官認為,禁令是好事,一方面可以倒逼更多的資金投入垃圾處理技術的研發;另一方面,也能倒逼從商品制造到垃圾處理的整個產業鏈進行更新。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