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臺灣5大輪胎企業相繼公布了其2018年的經營業績,整理后發現,不同于業績回暖的A股上市輪胎企業們,正新橡膠、建大輪胎等5企業全年營收營利仍同比全線下降,泰豐輪胎甚至出現了營業利潤為負數、虧錢生產輪胎的情況。
無一幸免,業績全線下滑
從上表可以看到,5家企業的全年營收分別為246億元、71億元、23.52億元、11.84億元及11.28億元,除建大輪胎外的4家變化率均為負數,排除產品結構調整等帶來的影響,營收的下滑確實可以反映出企業銷售情況的不理想。
再看向營業利潤(毛利潤)項,5家企業的全年營業利潤均同比有兩位數以上的下滑,除正新橡膠外,其余4家的降幅均在五成以上,泰豐輪胎的營業利潤更是在上年為負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可以說是“每生產一條輪胎就多虧一份錢”。
營業利潤的大幅下滑也造成了毛利潤率的降低,上述企業的產品毛利率僅有6.79%、1.80%、4.08%及0.84%,具體與A股上市輪胎企業比較情況還需要等他們發布完整年報。
上述企業的稅前凈利潤在2018年也仍未有起色,在該項上有3家企業同比下降,華豐橡膠也僅是在上年虧損的情況下將虧損面減小而已,值得注意的是,建大輪胎的稅前凈利潤遠高于毛利潤,這說明該公司的凈利潤存在“水分”,也就是說多的這部分收入并不來源于輪胎產品,或許是購買的理財產品或投資行為等帶來的。
動蕩之后,企業仍未“浮出水面”
對比這5家企業近年的業績來看,臺灣橡企直到2016年底的經營狀況都還處于良好的狀態,各項數據指標都在逐年增長,在經歷2017年天然橡膠價格等原材料的價格動蕩后,這5家企業的利潤水平幾乎“腰斬”,且在原材料價格低位運行的2018年也并未喘過氣來。
了解到,這5家企業均在大陸建有生產基地,且正新橡膠及建大輪胎與大陸領先的輪胎企業中策、玲瓏及賽輪類似,都進行了國際化的戰略布局,具有了抗擊貿易摩擦風險的能力,而大陸輪胎企業經過去年的積蓄發展經營情況都有極大的好轉。
有行業人士表示,2018年中國的汽車產量、銷量都同比有著4.2%和2.8%下滑,20多年來首度出現的負增長讓輪胎產業陷入悲觀情緒,國內輪胎產量也因低開工率出現了20年來的首度下滑,但原材料成本下降及輪胎價格的有效提升也讓輪胎企業的盈利空間變大,臺灣輪胎企業業績不振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