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車安全一直是我們再三強調的話題。
數據顯示,在中國,每年有10萬多條鮮活的生命消逝在滾滾車輪之下。什么概念呢?相當于每6分鐘就有1人死于車禍。而每一分鐘就有一人在車禍中受傷。令人惋惜的是,這其中大部分車禍的起因,都是些不太好的行車行為造成的。所以,好的行車行為,是預防事故最為直接有效的方式。而在這其中,一種被叫做“防御性駕駛”的技術,是需要每一位車友熟練掌握的。
何謂“防御性駕駛”?
防御性駕駛技術,是將相關的駕駛技能和駕駛習慣進行系統的總結和歸納,形成一套簡單明了、科學系統的安全駕駛體系,它能讓駕駛員更清楚地了解人類的"生理缺陷"、更全面地觀察駕駛環境、更準確地預測周邊潛在的危險因素并能更及時地采取預防措施,以避免交通事故。
簡而言之:不因自己的失誤而傷害別人,同時注意別的人或車對自己可能造成事故隱患做到提前的有效預防。
一、預測風險
預估風險,就是要“想得多”,比如看到路邊的小孩,就要考慮他突然竄到路中間的可能性;看到老人,就得考慮他突發疾病倒地的可能性;看到醉鬼,考慮他故意碰瓷的可能性。
另外,還需要根據天氣、路況結合看到的事物,提前預測可能發生的危險。比如雨天駕駛,路面的積水,十字路口遇到的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的機動車,臨近高速公路出口,突然減速、變道的車等等。
總之,要對周邊所有正在發生的事或者看到的物保持警惕。然后在行車的任何時候,都要對接下來的行車路程作出風險預估,并提前做出判斷。
二、把眼光放長遠
在日常生活做抉擇的時候,很多人會說“把眼光放長遠”。其實這一點在駕駛中同樣適用。在駕駛過程中,不止要實時注意你前車的行車狀態,還要盡量能看到前面兩輛車的情況,當然,還有左右兩側。
舉個例子,很多司機在高速上會一直跟著前車跑,遇到前車突然變線,絕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終于能超過它了,特別是新手司機,第一反應是馬上踩下油門踏板,加速超車,然后就會發現前方道路施工,或者有其他障礙物。
如果將時間倒回到十秒之前,后車能看到前車前面的情況,就會觀察到路障,而不是只顧盯前車,而忽略了道路上的潛在危險。當然發生前面這種情況,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預留足夠的安全距離。
這也就是我一再強調的:如果看到前車突然變道,什么也別想,立即重復他的做法。
三、顧全大局
顧全大局也就是要視野環回。也就是不斷的觀察周邊的環境,環顧你的車四周的情況,比如前方兩邊是否有行人想過馬路,左邊會不會有車輛蠢蠢欲動地想變道,同時還要觀察你的側后方車輛與你所駕駛車輛的距離,后方車輛是一種怎樣的行車方式等等,通過即時查看反光鏡、后視鏡,做到對周邊的環境了如指掌。
四、留有余地
留有余地,其實就是為自己和他人流出充足的安全反應車距。自己跟車時,要為自己留好足夠的安全車距,不要擔心被加塞,畢竟當前車突然剎車的時候留給自己充分的反應時間和距離,才是最重要的。除了高速上會出現的車距判斷標識之外,還可以根據時速來保持車距:時速“幾”十公里時就要保持“幾”個車身的距離,例如:時速60公里時,就要保持六個車身的距離,以此類推。
五、引人注意
在日常的行車中,我們可以確保自身的駕駛行為是安全規范的,但這并不代表其他駕駛員也都是高素養的。開車玩手機打電話或者分神,很常見也很容易引發事故,特別是在特殊的天氣環境下。所以,司機要學會“吸引別人的注意”:利用燈光將自己的意圖表達給其他的駕駛員,比如轉向燈、霧燈、夜燈、雙閃等等,在發現周邊車輛出現不尋常的情況時,要及時提醒。
五大要領,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駕駛人要有預估風險的強烈意識,做到防患未然,要通過放眼遠方和顧全大局,盡可能得提前,全面搜索出各種危險源,并通過留有余地和引人注意來遠離危險或消除危險。
不主動發生交通事故,不被動涉及交通事故。如此,方能平安行車,給自己和家人一份放心。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