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紛紛擾擾的汽車后市場,眾多品牌商應當如何應對后市場變革?近期,米其林中國副總裁、銷售總監劉鵬發表自己的觀點,為這一市場的前行者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
米其林中國副總裁、銷售總監劉鵬
劉鵬表示,整個汽車后市場的變革具備動因,唯一的動因就是消費者的變化。消費者的變化推動了后市場的變化,而不是資本來推動后市場的變化。
“汽車維修行業是一個低頻行業,而在低頻行業里,機油和輪胎屬于高頻的銷售行為。換機油的頻率和換輪胎(包括輪胎做定位、補胎)的頻率都相當高,中國平均每1輛車每年大概有1次補胎機會,這就帶來了進店行為,進店行為又會促成未來的交叉交易,從而產生更多業務。”劉鵬說道。
在劉鵬看來,目前,輪胎的銷售渠道包括快修服務站、輪胎店等多方面,而輪胎店依然是目前輪胎行業中比重較大的渠道,大約占整個銷售的60%。海外的大型超市模式尚未在中國成型,但在南美、北美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
在后市場的變化中,電商渠道的涌現讓人驚嘆。當電商剛剛在歐美國家暫露頭角時,很多人都不相信其能生存下來,業內還有人斷言,“不可能利用電商銷售輪胎”,然而時至如今,電商渠道已經不足為奇,波蘭的電商銷售占比達15%~20%,全球電商銷售最高的城市是莫斯科,將近40%~50%。
與此同時,對于整車制造商來說,未來快修服務行業的拓展也是其主要目標之一。這從福特、寶馬的新項目可見一斑,包括大眾的新項目也在向下延伸,做快捷服務。
劉鵬表示,細分市場的領導者開始逐漸增加業務,向終端靠攏;頂級的整車服務企業開始發布新的快修品牌,向中間靠攏。最后整個市場都在中間爭奪,所有的連鎖企業最終做的內容都差不多,如機油、輪胎、快修快保等業務。“今后,米其林要聯合貫通生產商、數據提供商、物流服務供應商及電商,因為他們能夠改變國內汽車售后服務行業,當屬行業中的先行者。”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