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非食品,並非距離生產日期越近越“新鮮”!
馬來西亞輪胎復新暨代理同業公會聯合會會長吳金春指出,輪胎是以多種化學物品組合制成,因此必須經過一段時間讓這些化學物品釋放及穩定后,才是安裝使用的最佳時候,屆時其耐磨度除了是最佳外,也可使用更久及更長的公里數。
“車主一直認為剛出廠的新輪胎才是最好的,所以在更換輪胎時,都向代理商指明一定要剛出爐的輪胎,尤其是年輕一代的車主,對輪胎的構造無深一層的認識,這讓輪胎業者必須費很大的唇舌及耐心向車主解說。”
他說,近年來,車主針對新輪胎的保用期,存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對輪胎業者造成困擾,因此聯合會已接洽了輪胎制造商公會及輪胎進口公會,將于近期內召開一個交流會,針對這項課題進行討論,隨后再公布一個明確的輪胎使用指南,以給予車主一個真實的訊息。
吳金春周日出席該會慶祝成立第41週年聯歡晚宴時,在致詞中發表上述談話。出席者包括聯合會執行顧問陳賢通、霹靂輪胎同業公會前任會長陳錫川、義務法律顧問張國耀、顧問陳金榜、署理會長王新榮、總務蔡遠芳、副會長蔡國勝、財政雷遠峰、GBS Worldwide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員鄭明記、市場經理盧冠偉。
消費者一知半解
霹靂輪胎同業公會會長陳孫衛也表示,新生產的輪胎其實需要囤積8至12個月,才進入穩定期,但很多消費者卻對此一知半解,一味追求“新鮮”的輪胎,改變了輪胎業的正常操作。
他表示,市面上多數的物品,都須附有保鮮期,這讓車主聯想到輪胎也該有保鮮期,惟輪胎並不是食品,所以不是越新鮮就越好,換言之,一條新輪胎離生產期越近,其壽命就越短。
“一知半解的消費者一直追求最『新鮮』的輪胎,此現象改變了輪胎行業當初的正常操作,原本存貨應是先進先出,現在為了顧客的要求而需改變為后進先出,造成先進的貨就越存越久。”
他直言,最要不得的是某些同業為了取悅顧客,不惜“出賣”同行,如稱同行出售囤積一年的輪胎為舊貨,進而挑起顧客對其他同業的不滿,此卑鄙的行為實在要不得。
他也呼吁同業應同舟共濟,將此正確的訊息傳達至市場,讓顧客了解及糾正錯誤,讓輪胎業者的操作重回正軌。
民眾勿陷入迷思
霹靂輪胎同業公會總務蔡遠芳指出,不少從外國進口的輪胎,從出產至運抵目的地,就要耗時2至6個月,因此顧客購買業者囤積8至12個月的輪胎,其實也只是相差數個月。
他接受《東方日報》電訪時說,雖然本地也有汽車輪胎生產商,但輪胎業者也很難訂購到“新鮮出爐”的輪胎,因此希望民眾不要陷入更換輪胎,就必須要選擇距離出產日期最近的迷思。
詢及許多民眾會根據輪胎的出產日期,判斷輪胎的壽命時,他解釋,民眾應以輪胎上的花紋深度或已行駛的總里數,判斷是否到了更換輪胎的時刻,絕非以其出產的日期作為標準。
需視品牌而定
他說,其實輪胎一般在行駛2萬公里后,花紋就會開始消退,若有經常進行定位調整,及使用調換輪胎位置的方式,則可能還可以行駛至4萬公里,但為了安全著想,業者都會建議行駛2萬公里后就更換輪胎。
“但若是安裝出產不到8至12個月的『新鮮』輪胎,相信基于其穩定性不佳,使用壽命可能就無法支撐至行駛2萬公里。”
蔡遠芳也表示,輪胎最理想的囤積期為1至3年,過后會開始出現硬化而影響品質,但一切仍需視輪胎的品牌而定。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