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家用小汽車保有量迅猛增長。以杭州為例,早在2013年主城區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100萬輛,平均每3人擁有一輛機動車。隨之而來的是日漸增長的廢舊輪胎,也被稱作“黑色污染”。廢舊輪胎處理好了,是可再生資源;處理不好,就容易變成對環境和人體有害的垃圾。
如何推進廢舊輪胎綜合利用,地方人大代表也在積極建言獻策。正在召開的浙江省“兩會”上,來自衢州農村基層的江成忠代表向大會提出建議,呼吁加大對廢舊輪胎綜合利用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這個建議還得到了7名省人大代表的附議。
江成忠半年前開始關注廢舊輪胎處理問題,他在不少地方發現,和前幾年相比,廢舊輪胎開始變得無人問津。帶著這些問題,他也請教了一些專家學者,走訪了下游的回收利用企業。在走訪調研中,江成忠了解到,廢舊輪胎不能任其隨意掩埋堆積,這與發展循環經濟的理念背道而馳。況且廢舊輪胎中含有硫化物、多環芳烴,這些有害物質進入自然環境,會造成土壤、地下水和大氣的深度污染,引發火災和疾病傳播。有資料顯示,我國的輪胎報廢量平均每年以8%-10%的增長率增長,到2020年將達到2000萬噸,而中國廢舊輪胎利用行業一直在整合、洗牌,沒有形成完善環保的廢舊輪胎綜合利用產業鏈。
江成忠還發現,2010年,工信部曾印發《廢舊輪胎綜合利用指導意見》,就倡導開展廢舊輪胎綜合利用,但是這一行業至今仍面臨諸多瓶頸。他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廢舊輪胎的利用方式,主要為再生膠、膠粉和輪胎翻新。其中,再生膠很多都是家庭作坊生產,脫硫技術落后,分布低小散且污染嚴重,近年來被陸續取締關停。廢舊輪胎經粉碎加工處理得到的膠粉可改作瀝青鋪路,但存在能耗高和二次污染問題。輪胎翻新在國外已經比較成熟,國內不少車主由于不重視輪胎磨耗,導致可供翻新的合格車輪數量不足。
就在他生活的衢州市龍游縣,當地的浙江力源新材料公司是浙江省首家有工信部準入資格的再生橡膠企業,也是省級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一年可處理7萬噸廢舊輪胎,生產再生膠5萬余噸,提升“變廢為寶”產能。但是這家領軍企業的負責人卻告訴他,近幾年由于油價連連下跌導致橡膠價格跳水,行業不景氣,公司處理的廢棄輪胎越多越賠錢,同時稅賦沉重,生存問題堪憂。
“這些有行業準入資格的企業面臨停產關閉,廢舊輪胎的處理問題更難了,現在不重視廢棄輪胎問題,再過十年結果將積重難返,會破壞既有的環境保護成果。”江成忠說。他建議有關方面對廢棄輪胎綜合利用高新技術企業出臺具體扶持政策,為企業做大做強、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按照“淘汰一批、扶強一批”的原則孵化出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改變當前行業總體低、小、亂的落后局面。
“浙江這幾年的‘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工作很大程度改善了生態人居環境,希望‘十三五’期間能重視廢棄輪胎處理問題,在發展循環經濟道路上做出貢獻。” 江成忠說。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