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倒逼企業轉變產業發展模式,以現代化、自動化的裝備提升傳統產業,推動“技術紅利”替代“人口紅利”。近幾年來,山東青島即墨市積極推行“機器換人”政策,以科技帶動產業發展,破解人口紅利消失、用工成本增加對企業發展的限制,提升全市產業發展能級。
在青島森麒麟輪胎有限公司硫化車間,記者看到只有3名工人在負責處理機器警報,其他全由機械完成,偌大的生產車間里沒有想象中的喧囂,生產顯得有些“沉寂”。“整條輪胎生產線都是全新自主的自動化生產檢測系統,實現了從原材料、密煉、部件、成型、硫化、檢測到入庫的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生產。”森麒麟輪胎總經理林奕龍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年產500萬條半鋼子午線輪胎的生產線,用工僅230多人,用工效率是傳統輪胎生產線的4倍多,單臺設備產出率提升了50%,合格率達到99.8%。目前森麒麟公司已經成功進入民用航空輪胎領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取得航空輪胎適航證的民營企業。
與森麒麟相似,很多企業也加快了“機器換人”的步伐,青島青纜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今年上半年,青纜科技新增大型生產線3條,10月下旬準備再上一條大型生產線,通過產能提升使得出口交貨能力明顯提高,1—3季度交貨的集裝箱數量超出去年全年數量的25%,同比增長195%,配套出口訂單同比增長65%,彌補了國內市場的下降。
“機器換人”這筆生意值不值?在青島海通車橋有限公司總經理鄭玉華看來,答案是肯定的。海通車橋投入3600萬元購置了荷蘭前橋數控生產線,并安裝了國內最先進的總成裝配線、前軸加工線。鄭玉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引進自動化生產線后,預計可以節約400人,按照每位員工5萬元的年收入計算,一年左右就可回收投入的資金,同時,“機器換人”還使企業的人均產值、人均利潤大幅提升。
“在粗放型經濟難以為繼的大形勢下,通過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來維持企業競爭力已經是大勢所趨,這種轉變對加快即墨的經濟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將起到積極作用。”即墨市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副局長孫建國說。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