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是汽車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直接與路面接觸,和汽車懸架共同來緩和汽車行駛時所受到的沖擊,保證汽車有良好的乘座舒適性和行駛平順性;保證車輪和路面有良好的附著性,提高汽車的牽引性、制動性和通過性;承受著汽車的重量,輪胎在汽車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近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裁定,從中國進口的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對美國產業造成了實質損害。根據美國商務部今年6月份終裁確定的幅度,中國廠商將被征收14.35%至87.99%的反傾銷稅和20.73%至100.77%的反補貼稅。據悉,美國際貿易委員會將于7月27日公布最終裁決報告。美商務部將于8月3日發布反傾銷和反補貼稅令。
近年來,美國對華不斷揮舞“雙反”大棒。日前,中國商務部就此回應表示,美國此舉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和美國國內法,損人不利己,希望美方審慎處理本案,避免破壞兩國相關產業的貿易與合作。專家指出,美國打擊中國企業、保護本國企業利益的做法,最終得不償失。中國將積極采取應訴和反制措施,以維護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的原則。
大棒掄下去 國企最受傷
無疑,這一裁決將對中國輪胎企業造成嚴重的打擊。根據2015年6月美國商務部的終裁結果,對于“中彈”的80多家中國輪胎廠商,獲得分別稅率的企業要承擔的“雙反”稅率為38.79%,全國稅率為107.07%,退出本次調查的山東永盛則要承擔高達176.83%的稅率。
“對于雙反稅率接近200%的企業來說,意味著美國大門基本關閉了,如果再支付相當于產品價格兩倍的關稅,那在美國市場上基本就不具備什么競爭力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
記者注意到,此次裁決對于中國國有輪胎企業的打擊更大。中國國有輪胎企業被裁定的“雙反”稅率均超過100%,其他企業在40%左右。這意味著今后這些企業進入美國市場必須要支付相當于產品價格1倍多的關稅,兩項關稅疊加將大大削弱中國輪胎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力。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美國從中國進口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金額約為26億美元(美國商務部統計為23億美元),占當年美國國內此類輪胎消費總額的11.6%。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秘書長徐文英表示,美國此次“雙反”對中國輪胎及上下游行業影響巨大,中國涉案企業200多家,涉案金額高達33.7億美元,僅次于光伏“雙反”案件,直接影響35萬輪胎產業工人的就業問題。
此外,由于輪胎是橡膠工業的龍頭行業,其運行狀態還影響眾多配套行業,保守估計將影響超過100萬上下游產業工人的就業問題。徐文英表示,“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國有企業裁定高達100.2%的稅率是歧視性的,欲將其訴至WTO。”
然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作為中國輪胎的重要進口國,美國成為針對中國輪胎掀起“雙反”最頻繁的國家。
“雙反”大棒頻揮 損人不利己
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局副局長劉丹陽表示,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已連續14年成為全球反傾銷調查、連續9年成為全球反補貼調查的首要目標國,同時連續19年成為世界上受到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僅2014年就受到97項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其中,我國輪胎企業更成為“雙反”重災區。
據悉,美國曾于2009年9月11日到2012年9月26日對中國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實施懲罰性關稅,將稅率從原來的4%調高為第一年35%、第二年30%、第三年25%,成為“雙反”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中美輪胎特保案”。而在此前,中國生產的輪胎有三分之一出口到美國市場,出口額接近22億美元,占美國市場消費量的17%。
“特保案”之后,受美國對中國輪胎特保案實施限制關稅的影響,輸美輪胎份額雖然降低,但美國仍是許多中國輪胎出口的第一大市場。而自2014年6月開始的美對華輪胎的“雙反”案,使得今年前5個月中國輪胎對美出口量降低了四成。
貿易保護主義還具有“傳染性”。 美國的示范性也引起中國輪胎業其他出口市場的恐慌和效仿。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的2014-2018年全球輪胎行業市場深度調查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數據顯示,近幾年,美國、埃及、巴西、阿根廷和歐亞經濟委員會等國家和地區先后對中國乘用車輪胎、卡車輪胎和非公路用輪胎等產品采取貿易救濟措施,嚴重影響了相關企業和產品的國外市場開拓。
2015年7月初,南非輪胎廠商召開商討會,譴責泛濫的廉價進口輪胎產品,特別是來自中國的產品,并期望在今年9月之前向南非國際貿易管理委員會提交對中國輪胎的反傾銷調查申請。
“在經濟全球化和產業供應鏈國際化的背景下,美國這種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違背了世貿組織相關規則,不僅嚴重損害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也令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不必要的損失,是損人不利己之舉。”白明告訴記者,其實,美國打壓中國的輪胎產品,自己也撈不到什么好處,中美之間的輪胎產業存在錯位,中國輪胎主要占據美國中低端市場,即使卡住中國產品,其他國家同檔次產品也會填補美國市場的空白,高端的美國產品還是沒有競爭力。
破冰自救 產業洗牌不可避免
近些年來,“雙反”常為美國所用,因其具有應訴困難大,反傾銷、反補貼稅率疊加,WTO規定模糊性和調查裁決實際可操作空間大等特征。但現在中國政府和企業面對不利處境并不氣餒,應訴能力越來越高。
歷時一年多的美國對華集裝箱“雙反”案出現“大逆轉”,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2015年5月19日最終否決了美國商務部4月份對上述產品征收高額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的決定。這是近年來中資企業作為抗辯主體取得案件勝訴的成功案例。
“中國政府和企業要據理力爭,團結起來積極上訴!”白明說。據悉,美國對華集裝箱“雙反”案在上訴過程中,相關企業緊密配合中國商務部,還聯合其他企業,爭取了美國90%以上客戶的支持。
根據國家統計局及海關的數據,我國輪胎產量40%出口,出口中50%出口美國。一旦美國出口受阻,國內輪胎企業并沒有消極等待,而是采用走出去建廠的辦法,在“雙反”的逼迫之下開創新天地。
其實,早在2009年“中美輪胎特保案”后,就有不少中資輪胎企業(如雙星、賽輪集團等)開始將產能向不受“雙反”之害的國家和地區轉移。到海外建廠,不但可以改善那里的橡膠出售難的問題,還促使中國輪胎企業過剩產能“走出去”,并規避掉美國對華輪胎“雙反”案的不利沖擊。
白明認為,從另一角度來看,在“雙反”的重壓之下,中國汽車輪胎產業鏈重新洗牌將不可避免。那些逐步把工作重心轉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開發生產的輪胎企業無疑將獲得更多發展壯大的機會,這對中國輪胎行業是涅槃,也是重生。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