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5日,MRF將投資rs450億印度盧比(約44.5億人民幣),作為其Perambalur和 Arakonam工廠的擴產,而這兩家工廠都有七年的時間。
對于提出的擴展戰略規劃,該輪胎制造商已經收到了泰米爾納德邦產業政策2014超大型項目的描述和將很快簽署諒解備忘錄。
隨著營業額達到rs14000億盧比,MRF擁有印度的領導地位,并且其產品出口到80多個國家。據報道,該公司10%-12%的收入來自出口。
市場化讓印度輪胎工業集中度更高
印度目前共有39家輪胎公司,排名前3位的輪胎公司阿波羅輪胎、MRF、J.K.輪胎在印度占有60%以上的市場份額,2009年輪胎銷售總額均超過10億美元。而中國僅通過3C強制認證的企業就多達300家,2009年中國輪胎銷售總額超過10億美元的輪胎公司只有臺灣正新、杭州中策、三角集團、山東玲瓏4家公司。相比之下,中國輪胎生產還未形成高度的集中。未來發展中,中國輪胎工業還會出現新的購并和重組,強者勝出,弱者將被淘汰。
阿波羅輪胎是印度最大的輪胎制造商,最近幾年的發展引人注目。公司成立于1976年,總部位于新德里郊區的固德崗,目前擁有8家輪胎廠,其中印度國內5家,另外3家分別在南非和荷蘭。在過去的5年里,阿波羅分別收購了南非鄧祿普和荷蘭Vredestein輪胎公司,并以這種國際化的戰略迅速進入了非洲和歐洲市場。去年11月份在上海舉辦的亞洲埃森輪胎展,阿波羅將首次在中國展會亮相,表明了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公司2010年銷售總額突破20億美元。目前阿波羅已經在世界三大洲分別建有輪胎廠,銷售縱橫世界七大洲。印度的公司主要負責亞太和中東地區,歐洲的公司主要定位于歐洲、獨聯體和北美市場,非洲的公司負責非洲和南美市場。
MRF輪胎是印度這3大輪胎公司中最早涉足輪胎領域的,總部位于印度南部的金耐市。1961年MRF開始涉足輪胎領域,并且在1987年成為印度最大的輪胎公司。有別于印度其他大輪胎公司,MRF所有輪胎均在印度國內生產,工廠也只建在印度境內。目前MRF已經在印度建有6家輪胎廠,新建的第7家輪胎廠將于今年底前投產,新工廠位于泰米爾納德邦的帝魯吉拉伯利(Thiruchirapalli),總投資1.21億美元,主要生產載重胎和轎車子午胎。
J.K.輪胎是印度第三大輪胎公司,總部位于新德里,目前在印度擁有4家輪胎廠,并在2008年收購了墨西哥的Tomel輪胎公司,由此擁有了Tomel旗下的3家輪胎廠。J.K.輪胎是印度第一家能生產T級和H級轎車子午胎的企業。1977年開始生產轎車子午胎,并且在1999年進入載重子午胎領域,是印度子午線輪胎生產的先驅者。2010年J.K.輪胎在古吉拉特邦靠近金耐的斯里波巴度(Sriperumbadur)購買了100英畝的土地興建新輪胎廠,這里更加靠近汽車制造廠,公司旨在為其提供原配胎。一期工程計劃年產轎車子午胎250萬條,載重子午胎20萬條。預計2011年底投產。待一期工程達產后,J.K.將繼續擴大該廠規模,全部達產后轎車子午胎產能將達到500萬條/年,載重子午胎產能達到70萬條/年。
從這3家輪胎公司的發展現狀分析,盡管目前其產品結構中子午胎的比例還不是很高,但公司發展歷史悠久,具有先進的設備,并有一定技術實力,目前印度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將給他們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在中國輪胎工業走向國際化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到語言交流的障礙,有些出口產品英文說明書的翻譯也會給使用者帶來困惑或誤解。這些都是中國輪胎企業在國際化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努力和克服的。
不過到過印度輪胎廠參觀的中國企業均表示,印度輪胎車間的管理水平與中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車間環境衛生狀況也不是很好。盡管印度輪胎企業的領導層已經意識到這點,但管理的具體執行力度較弱,造成工人不能嚴格執行規章制度。
隨著世界輪胎工業的中心向東方轉移,中國和印度兩個輪胎生產大國正在越來越多地引起世界的關注。目前,中國已名副其實地成為世界輪胎工業的加工中心,輪胎產量及進出口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伴隨著印度經濟的全面發展,印度輪胎工業也已經步入一個蓬勃快速的增長階段,盡管目前印度高速公路還不很發達,載重子午胎的比例還相對較低,但潛在的競爭正悄然發生在兩國的輪胎企業之間。
2011年世界輪胎75強排行榜中,中國入選企業最多,共28家,其中內地23家,臺灣5家。2010年中國輪胎總產量達到4.43億條,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子午胎產量3.75億條,子午化率超過80%。中國輪胎企業已經意識到品牌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民族品牌的培育已經列入企業的發展計劃。一批國內自主品牌的輪胎已經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享有聲譽。2011年世界輪胎75強排行榜中,印度共有10家輪胎企業入圍,入選的企業總數僅次于中國,位居第二。2010年印度輪胎產量為7608萬條(不包括摩托車胎產量)。
政策扶植讓中國輪胎業搶先
中國2010年轎車銷量已突破1800萬輛,同時配套的轎車子午化率已經達到100%,與世界同步。2010年轎車及輕卡子午胎產量已經達到2.88億條,并且轎車子午胎基本實現無內胎化。而目前印度轎車子午化率為98%。但產量與中國差距很大,家庭轎車只是局限在富人的生活圈中。2010年轎車及輕卡子午胎產量僅為3370萬條,只有中國的11.7%。
由于目前印度公路及高速公路里程還無法與中國相比,其載重子午胎的比例相對較低,工程子午輪胎也只處于起步階段。而中國在2010年載重子午化率就已經超過80%,并且近兩年國際市場對工程子午胎的大量需求,刺激了中國工程子午胎的全面發展。目前卡車、客車子午胎產量每年增長迅速,工程子午胎和農用子午胎也有了突破,并且中國已經開始實現巨型工程子午胎國產化。2010年印度載重輪胎產量1567萬條,工程輪胎1.9萬條。2010年中國載重子午胎及工程輪胎共計8700萬條。
分析其中的原委,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中國政府的政策支持。2001年中國取消了子午胎消費稅,減輕了輪胎企業生產負擔,各地子午胎項目接踵上馬,經過10年的發展,產量和質量均有了顯著提高。印度輪胎消費稅高達16%,國家對子午胎發展也未給予任何優惠的稅率;二是兩國公路的狀況相差甚遠。盡管目前中國和印度公路運輸都占較大比例,但路況不同。印度目前的高速公路還遠不能滿足子午胎的行駛條件,加上超載嚴重,使用全鋼子午胎在增大成本的同時,不能保證行駛里程的增加,因此迅速推廣困難。印度的載重輪胎仍以斜交胎為主,并且載重輪胎占輪胎總收入的62%。目前中國的公路里程已經超過400萬公里,高速公路居世界第二,為發展載重子午胎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2010年印度載重輪胎的子午化率比2009年增長3%,增至10%。根據印度輪胎制造商協會的預測,到2014年卡車、客車胎子午化率將達到25%。未來幾年伴隨著印度公路建設的推進,以及這兩年印度國內新增載重子午胎項目的投產,載重胎子午化率將得到快速的提升。但由于兩國國情和文化的差異,不可能完全復制中國載重子午胎的發展模式。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